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9 04: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7:37
比起单纯流水账的记录,这次想试试将导演交流会的内容和影评结合起来写
刚开始,扑面而来——浓浓的传统纪录片感受。最为琐碎的日常对话,发生在最稀松平常的聚餐时刻,讨论着人人都会谈的“想做的事”,探讨着人人都会面对的“生活的不易”。
大三儿比一般人可能更不易一些:相同的年龄,却有巨大的身高差以及不同于常人的身体状况,但是他想去*。
刚开始很奇怪为什么大三儿完全没有一般纪录片中和拍摄团队的疏离感,仿佛电影只是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相处的平常片段。
原来导演真的和大三儿认识了几十年。大三儿是佟导儿时的邻居,佟导曾想考天津音乐学院,虽然之后没考上,但大三儿当时曾借了佟导2000元巨款的事却被佟导记下了。佟导最开始是做传统纪录片的,这也可以解释刚开始那浓浓的纪录片气息是怎么回事了。三叔对佟导而言毕竟是长辈,哪怕当时只知道佟导是做电视的,并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也免不了会担忧:“你的行业消失了怎么办?”后来,虽然行业没消失,但不幸被言中,佟导离开了他工作了九年的公司。旋转的陀螺突然停下了,免不了一阵茫然,也就是在那时,“把这部片子拍了”的想法萌生了,拍过不少“大人物”,那为何对身边有意思的小人物视而不见?于是,一拍便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