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9 03: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3:28
很多人都知道《聊斋》,也知道一些《聊斋》里面的故事,即便是没有看过原著,也一定看过一些根据聊斋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剧中最多的故事情节就是,一个美貌善良的女妖怪,爱上了一个穷书生,并且与另一个心狠手辣的妖怪作对的故事。在这里面总有一些因素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女妖怪和穷书生之间的爱情。穷书生这个群体在当时难道是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优点吗,为什么不管是换了什么样的人物,故事中的妖怪总是会与穷书生爱的死去活来的?为何女鬼们女妖怪们只喜欢这一个群体,她们到底是看上了穷书生的什么呢?明明也有很多富家子弟,英俊帅气人也很好的也不在少数,为何她们总是看都不看一眼?
其实啊,刚开始,穷书生并不爱“美人”,他们爱的是——“美食”。
(1)有一种例外,叫民以食为天:其实呢,古人并不是刚开始就爱与女鬼谈恋爱的。最初的懵懂时期,比起抓住一个女鬼谈恋爱,古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烤来吃。
比如志怪故事的鼻祖《山海经》,里面的妖魔鬼怪多吧?但这本书中的古人抓到一只妖怪,首先不会去考虑美貌不美貌,他们的需求很简单——架在火上烤。烤烤看,烤完能吃的就吃,不能吃的也不会凑合,就烤死拉倒吧。这就导致西奇妹在读《山海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读一本《米其林指南》,各种美味到齐……香喷喷……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搜神记》,丑的妖怪多了去了,好不容易提到两位美女。说是淮南有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干农活时见到两位美女。美女穿着紫衫青裙,俏立溟濛细雨中。在这种浪漫的故事背景烘托下,总该产生一段花边新闻了吧!可该直男农民,关注点却是美女们在雨中却衣衫头发不湿。不好!有妖气!于是拿着铜镜远远一照!镜子里照出两头鹿!果然!
然后呢?两位美女被农民做成了鹿肉脯……什么是谈恋爱?在“吃饱穿暖”这个小目标实现之前,不存在的!
(2)为何书生不爱美女爱肉脯?后来时光慢慢走,逐渐进入明清时代,志怪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爱上书生的女鬼女妖,比如《聊斋志异》、又比如《白蛇传》,大篇幅的写书生与女鬼女妖谈恋爱。
比起先秦时期诞生的《山海经》,明清时期的古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意识业已觉醒,他们已经懂得有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最好是不要去吃。
而我们都知道唐代左近女性社会地位还是有保障的,但到了宋明清时期,女性开始裹小脚,女性开始囿于封建礼教。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女性连出门权都受到*,男人见不到女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想象。而女鬼女妖这种凭空想象出来的女人,是尤其适合作为精神“食粮”的。
所以嘛,志怪小说从最初的“食欲”,渐渐变了味,变成了“艳欲”。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女鬼爱上的,偏偏是书生?如果说走夜路撞见女鬼的概率,那么农夫、樵夫、脚夫、更夫、镖师之类的职业显然更贴近现实,可为何主角光环永远笼罩在穷书生身上?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作者大多是书生。
首先这是一个【话语权问题】。写这些故事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书生。你来个农民,他也没文化来写书啊。比如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就是一个典型的,屡试不第的书生,他在科举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七十一岁高龄才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
所以我们看他写的故事,题材诸如书生奇遇(《仙人岛》),书生落第(《叶生》),书生考试(《考城隍》)等等,虽然写作范围很广,但主角永远单一。如果让蒲松龄去写一个财主“艳欲”,写一个农民“艳欲”,暂且不说读者爱不爱看土财主“艳欲”,蒲松龄他没有财主的生活体验,他无法编出财主“艳欲”中的故事细节。所以写自己熟悉的书生职业,是最保险的。
(2)读者大多是书生。
其次这是一个【用户画像问题】。“书生”这个主角职业,用户画像相当精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书的大多本身也是文化人。他们在读这些志怪小说时,很容易将自己的身份代入故事情节中,从而产生认同感。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蒲松龄他克服了生活知识面的困难,写出了一个财主“艳欲”,可这种题材是会被看书的文人所唾弃的。
(3)为何都是女鬼不是女神仙?
最后这是一个【意识觉醒问题】。你问既然都写出女鬼了,为何主角不能换成更高档的“女神仙”呢?其实他们偶尔也会写,比如“织女”。但大多还是女妖和女鬼。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穷书生还是底气不足。
书生们想象中的“艳欲”对象,要美,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有一天自己考取了功名,那么女鬼女妖就可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否则有一天如果“高中”榜眼了,有一位“仙女”前女友,那还要不要娶现实中的老婆了?
所以说啊,穷书生落魄的时候,总幻想着有一个不图他钱,也不图功名利益的美丽女子爱上自己,帮助自己科举成功。可一旦成功,可能就被宰相女儿,被公主看中了。那么女鬼和女妖怎么办?当然是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化作一缕青烟飞走了。
这样的情节设定是古代志怪小说里的惯用手法。在这种设定里,书生、女鬼或者女妖(反正不是人)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且他们一般都充当故事中男女主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呢?我们先来看看,故事里为何一定要有穷酸书生存在,并充当男主角呢?综合分析,主要有几种原因。古代书生真正能考取功名的只在少数,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生活又比较落魄,但是心气儿很高,有句古语说“众生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读书*多是自命不凡的。
没地方施展自己的壮志,书生们就把一腔壮志写进书籍,在封建社会又不能明着写,弄不好要被当做反书要砍头的,只有借助神话故事来写,男主肯定是自己,或者是和自己很像的书生。比如《聊斋志异》里,能遇到美艳女鬼的都是书生,一是为了作品的可行度,二是方便作者揣摩男主的情绪。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类故事的作者一般都是书生,而且多有穷酸落第的遭遇。在故事中,他们要表达人物思想,把自己设定进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从内容来看,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给人一种柔弱感,很容易被女鬼或者女妖惊吓到,将其放入故事中毫无违和感。
从受众来看,古代女人多不识字,所以写书的是男人,读书的也是男人。这样以书生为题,既考虑了情节构造,也暗合了现实需要。女鬼(妖)无论如何美丽,但在故事里总是低人一等。他们同妓女一样都是等待着男人来拯救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男权社会的固有逻辑。在这个逻辑里,哪怕是有一定法力的女鬼或者女妖,总要受制于种种约束,而寄希望于人间的男人,更确切地说是柔弱的书生。
书生一般是作者的化身或是思想之所在。在传统社会里,书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唯一靠的就是科举制度。当然,通过科举而鱼跃龙门,是少之又少的一批人。大部分的书生则沦为教书匠,或替人写状词,写家书,社会地位并不怎么高。作为故事的创造者,这些穷酸书生对美丽的女性有想法是自然的,可内心的自卑又不自觉地通过故事来异化女性,让她们化身为鬼或者妖怪,等待着自己去救赎。
书生们一般是抱着反对封建礼教的态度进行创作的,这样则有利于打破传统。在传统的故事里,主人公多为崇尚君子之道的书生,而女子的出现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男性。如果我们将女子置换成美丽的女鬼,并通过她们大胆的行为,来唤醒女性美好爱情的追求,未尝不是一种突破。从现实反映来看,女鬼等人物的设定也确实达到了这一效果。
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十分的低,可以作为是买卖的家产;所以古代女子可能一辈子都是遭到男人的折磨,作为皇帝的妃子还可能会被活埋陪葬。所以古人就觉得,受尽委屈的女人肯定会有很多的怨气,死后又下阴间,即是“阴上加阴再加阴”了,所以人们才会编出这么多的凶残女鬼。在这个框架里,最得益的当然是书生了。书生们拯救了女鬼(妖),不仅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还让女鬼付出了真心,从而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书生们获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