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20
1、分类不一样:外切酶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分为DNaseⅠ和DNaseⅡ。
2、应用不一样:外切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分析病原微生物DNA,通过酶切消化DNA,来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3、概念不一样: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核酸内切酶是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
扩展资料:
核酸内切酶的影响及因素:
*性酶切反应速度与底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底物的单双链结构、分子的构型、DNA链中酶识别位点的数目以及位点附近的序列等都影响着酶的催化反应。共价闭合环(超螺旋构型)DNA比其相应的线性分子的酶解作用要慢,要使超螺旋构型DNA彻底降解,需要的酶量就大。
对于DNA-RNA杂合双链的酶切作用,Molloy等用EcoRI等8种酶切时,结果其 DNA链可被切割,但酶用量比双链DNA大20-50倍。部分*性酶还可切割单链DNA,如 Hae Ⅲ等。
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用*性内切酶分析(Restriction EndonucleaseAnalysis REA)病原微生物DNA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酶切消化DNA,然后电泳染色呈现大小不一的片段,对这些片段的迁移率及数量进行分析,便可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
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酶切割或杂交等方法,则可推测出片段的排列顺序和酶切位点,从而推断出DNA间存在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外切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21
两者同属核酸酶,只是切割核酸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凡能从多核苷酸链的末端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外切酶,凡能从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内切酶。
而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并从特定位点水解核酸的内切酶称为*性核酸内切酶(*酶)。
扩展资料:
内切酶主要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这类*性内切酶在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中没有多大用处,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克隆基因。这类酶如EcoB、EcoK等。
第二类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所以总能得到同样核苷酸顺序的DN*段,并能构建来自不同基因组的DN*段,形成杂合DNA分子。因此,这种*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之一。
第三类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所以称为粘性末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酸外切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21
核酸内切酶与外切酶的区别有:
1、分类不一样:外切酶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分为DNaseⅠ和DNaseⅡ。
2、应用不一样:外切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分析病原微生物DNA,通过酶切消化DNA,来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3、概念不一样: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核酸内切酶是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
*性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酶为复合功能酶,具有*-修饰两种功能,但在 DNA链上没有固定的切割位点,一般在离切割位点1kb到几kb的地方随机切割,不产生特异性片段。Ⅲ型酶与Ⅰ型酶基本相似,不同的是Ⅲ型酶有特异性的切割位点。
但这两类酶对 DNA酶切分析的意义不大,通常所说的*性内切酶是指Ⅱ型酶,它能够识别与切割DNA链上的特定的核苷酸顺序,产生特异性的DN*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
百度百科——核酸外切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22
1、内切酶切的是指定的磷酸二酯键,目的是开链;外切酶切的是任意的磷酸二酯键,目的是水解DNA,获得单个的核苷酸。
2、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
3、它们不同于一般的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它们的切点大多很严格,要求专一的核苷酸顺序——识别顺序。
扩展资料:
外切酶即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
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单个的核苷酸(DNA为dNMP,RNA为NMP)。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
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exoⅠ)和核酸外切酶Ⅶ(exoⅦ)。核酸外切酶Ⅶ(exoⅦ)能够从5′-末端或3′-末端呈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上降解DNA,产生出寡核苷酸短片段,而且是唯一不需要Mg2+离子的活性酶,是一种耐受性很强的核酸酶。
核酸外切酶Ⅶ(exo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它只切割末端有单链突出的DNA分子, 实际操作时需要配合解旋酶操作。
核酸内切酶
*性核酸内切酶(以下简称*性酶)是一类识别双链DNA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水解酶,以内切方式水解DNA,产生5’-P和3’-OH末端。 1952年Luria等及1953年Bertani等研究噬菌体时发现了宿主控制性现象。
Arber及其同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证明,噬菌体在新品系中的损害伴随有其DNA的降解,但宿主自己的DNA并不降解,据此他们提出了* - 修饰酶假说。对于一个宿主细胞,*性酶及 DNA甲基化酶是其细胞中的一对酶,它们对DNA底物有相同的识别顺序。
但有相反的生物功能,*性酶的功能是在DNA分子内部拆卸水解,甲基化酶是修饰,DNA分子经修饰后,就可逃避*性酶的识别,而甲基化酶只修饰宿主自身的DNA,从而避免了*性酶对自身DNA的破坏。
*性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酶为复合功能酶,具有*-修饰两种功能,但在 DNA链上没有固定的切割位点,一般在离切割位点1kb到几kb的地方随机切割,不产生特异性片段。Ⅲ型酶与Ⅰ型酶基本相似,不同的是Ⅲ型酶有特异性的切割位点。
但这两类酶对 DNA酶切分析的意义不大,通常所说的*性内切酶是指Ⅱ型酶,它能够识别与切割DNA链上的特定的核苷酸顺序,产生特异性的DN*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酸外切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23
1、分类不一样:外切酶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分为DNaseⅠ和DNaseⅡ。
2、应用不一样:外切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分析病原微生物DNA,通过酶切消化DNA,来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3、概念不一样: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核酸内切酶是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
核酸内切酶用途:
1、用于DNA基因组物理图谱的组建;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分离;DNA分子碱基序列分析;比较相关的DNA分子和遗传工程。
2、*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3、*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只切割外源DNA。
根据*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Ⅱ)及第三型(Type 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外切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