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1 20: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39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的“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分封等级制度开始解体。天子的实权被各国诸侯瓜分,引发了诸侯争霸。而在争霸过程中,崛起的大夫逐渐架空诸侯国君,鲁国的“三桓”大夫就是大夫崛起的代表。
因为“三桓”大夫必须要待在国都曲阜控制国政,所以不得不把包括“三都”在内的大部分封地与自家军队交给家臣(士)管理。久而久之,这些家臣在实际上就逐渐控制了“三桓”大夫的“三都”和大部分军队,势力越发膨胀。
到了春秋末年,家臣(士)逐渐架空了大夫。鲁定公六年(前504年),季孙氏家臣阳虎不仅控制了季孙氏,还通过季孙氏控制了鲁国的实权。虽然阳虎后来被驱逐,但家臣过大的势力已经成为“三桓”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就在这时,孔子提出了“堕三都”计划。“堕三都”虽然会打击“三桓”,但更会打击那些控制“三都”、无视“三桓”家主的家臣们。所以“三桓”决定支持孔子“堕三都”。而“三桓”大夫的支持也是“堕三都”计划前期进展顺利的主要原因。
经过一番努力,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郈邑都被孔子堕除,只剩下了孟孙氏的郕邑,“三桓”那些不受控制的家臣势力也清洗地差不多了。于是“三桓”决定取消对孔子的支持,最终导致“堕三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