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1 0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5 09:15
定州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通过走访定州文体局、文联、地方志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调查定县秧歌老艺人,召集相关人员座谈等方式,对定县秧歌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定县秧歌得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定县秧歌是中国独有的地方剧种,已有9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县秧歌曾在定州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定县秧歌几经波折,演出队伍不断萎缩,演出机会逐渐减少,面临濒危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定州市政协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经过广发深入调研,向*和*提出了抢救和保护性开发定县秧歌的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定县秧歌基金会;二是加强定县秧歌剧目、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成立定县秧歌研究会;四是加强对定县秧歌演艺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为濒临失传的定州秧歌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更好的发展下去。
定州秧歌戏音乐为板腔体。早期全部用打击乐伴奏,俗称“大锣腔”。1952年定县秧歌剧团成立,开始尝试使用弦乐伴奏,初学京剧模式,使用京胡、二胡和一把秦琴,后改用板胡、笙、二胡、横笛、三弦等沿用至今,而“大锣腔”仍继承和保留。定州秧歌戏的打击乐是以板鼓指挥,大锣、水钗、小锣、小钗、堂鼓、梆子伴奏。
定州秧歌戏的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欧美学者多次造访定州研究观摩定州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渠道。 中山文化——河北省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
中山文化。定州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我国北方古代地域文明的摇篮之一,历史上曾作为一方*、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几千年的文明洗礼,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中山文化。是和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相媲美的传统文化体系。其基本精神物质主要是:仁厚善良尚义重情、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崇德重教修身为本、吃苦耐劳质朴俭约、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历史上中山国分为战国中山国和汉中山国。
战国中山国是由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白狄族建立的,是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之外实力最强的千乘国,号称“战国第八雄”。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村)、然后是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再然后是顾(今定州城)、最后是灵寿(今石家庄灵寿县)。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中山国的动荡和灭亡,均开始衰落,唯独定州一枝独秀,继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统,一直延续了中山文化的命脉,并将其发扬光大。定州是以上几个中山国都中,中山文化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如同中国的二十四史一样完整,而其他的几个国都的中山文化均是断代史。
定州代表了中山文化的正统,是中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历史上的中心区,是历朝历代中山地区的特指。从战国中山到西汉中山国到三国两晋中山,再到宋金元中山府,最后到清、*定州县衙大门上镌刻的“古中山国”,中山文化在定州历史上贯穿了两千多年。 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的“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为战国中山国文物;“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西汉长信宫灯”、“西汉刘胜金缕玉衣”为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文物,也就是说十大河北文物精品中带有中山文化烙印的所占比重为七成。
另外战国中山墓中的“十五连盏铜灯”、“战国铜'山'字形器”、“战国铜版兆域图”、“错银双翼铜神兽”、“中山三器”中的另外两件,都在河北文物中非常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