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导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30 14: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6:44
一、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1936),*伟大作家。出生在木工家庭,早年寄居在开染坊的外祖父家中,在社会底层饱尝人间苦难,靠自学成才。青年时代,两度漫游南俄。1892年发表*作《马卡尔·楚德拉》。早期浪漫主义作品有《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早期写流浪汉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等。长篇小说《母亲》是对*1905年*的艺术总结,主人公巴威尔和他的母亲尼洛夫娜的成长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改造力量。1905年后侨居意大利卡普里岛,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夏天》、《忏悔》、《奥古洛夫镇》、《意大利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等。第三部《我的大学》发表于苏联时期。自传三部曲通过阿辽沙形象描写了新人的成长,展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生活。后期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特写《苏联游记》、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回忆录《列宁》和考察*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为苏联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 《伊则吉尔老婆子》的内容和主题
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作,曾以深邃的哲理和浓烈的诗情激动过几代人的心灵。小说分三个部分,分别讲了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的故事和丹柯的故事,这些故事相对独立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腊拉是鹰与人的后代,英俊强壮,但生性冷酷自私,因为得不到一个女孩的爱,竟残忍地将她杀死。族人决定将其放逐。腊拉在草原上飘荡,极为孤独,求死不得,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与腊拉故事相对照的是丹柯的故事。丹柯也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他和他的族人一起被别的入侵的种族*进了密林深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穿出密林,丹柯领着大家往前走。黑暗、寒冷、疲乏和恐惧终于使族人丧失了前行的信心,就在人们指责他甚至想杀死他时,丹柯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把燃烧的心高举过头上,向前奔去。跟随那颗燃烧的心,族人们走出了密林,来到了阳光灿烂的草原。人们得救了,而丹柯倒地死去。作品中间穿插的是上述两个故事的讲述者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一个女人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度过无聊的一生。这三个故事呈现的三种人生的样式,作者颂扬的是丹柯的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谴责的是腊拉的极端利己主义,贬斥的是伊则吉尔的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
三、 艺术特色
小说的艺术手法精湛独到。
一、 哲理与诗情的交融。
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十分严肃,但是作者注意将哲理融入诗情。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理念化为生动的形象。丹柯、腊拉和伊则吉尔都是象征性的人物,他们分别象征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作者通过三者的鲜明对照揭示了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同时,作者始终着眼于对生活中所蕴含的诗意的追求。在那些戏剧性的艺术氛围中,人们时时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诗情。
二、 故事讲述式的结构。
作品的主要部分由伊则吉尔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的。这里,一方面有着作者与人民接触的生活经历的痕迹,别一方面也与高尔基汲取民间文学的养料,力图以此方式来寄托理想和抒发情怀有关。
三、 文采瑰丽的语言。
作者运用色彩明丽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绚丽而不矫饰的语言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大海、天空、群山和波浪,似乎都充满着灵感和情趣,为烘托主题提供了很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