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1 04: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0:41
“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郭存海 2006-9-5) 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巴西中心协办的“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世界历史所、新闻与传播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者,以及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驻华使馆*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拉美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郑秉文所长在开幕词中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在对外交往中,中拉文化交流很重要;第二,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文化研究很重要;第三,在拉美所,文化研究很重要。 在研讨会上,墨西哥驻华使馆文化专员Edgardo Bermejo和巴西驻华使馆负责文化事务的二秘Celso De Arruda Franca各自就本国的文化*做了介绍。他们都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墨西哥和巴西都不可能拒绝全球化的浪潮,其关键问题是两国如何在融入全球化、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Edgardo Bermejo强调指出,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在*和经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速,但这一良好的情势并没有反映到文化方面。有鉴于此,他建议,中拉应扩大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层次,建立中拉学术界关于文化交流的常规对话机制。巴西文化*Celso De Arruda Franca除了指出中巴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进行的合作和交流之外,还特别介绍了巴西国内当前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卢拉*对此采取的反歧视措施。 中拉文化交流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点。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从中拉文化的特点和相互影响来观察中拉文化的历史性联系。他认为中拉文化既有各自特性,亦有相似之处。比如中国文化具有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多区域不平衡发展,以及鲜明的本土化之特点;而拉美文化则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显现断裂,形成以移植的欧洲文化成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混合文化或“杂交”文化。另外,拉美文化还兼具开放性和独创性,它善于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徐世澄研究员还特别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拉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同时契约华工、华工、华侨和华人对促进中拉文化联系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中拉文化交流中,巴西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拉美所研究员张宝宇就此问题指出,这一论点并不是由中国学者、而是由巴西学者吉尔贝托?弗莱雷提出来的——他甚至提出了“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一命题 。随后,张宝宇以中国传入巴西的实证物件为例,比如农作物的移植(茶和大豆等)、器物的传递(水磨、瓷器、纺织品、服饰、艺术品、建筑等)、习俗和生活方式等,论证了中国文化对巴西的影响。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远隔万里传入巴西,首要途径是依靠澳门的中介作用,其次是通过中国移民和土生葡人的传播。同时,中国文化在传入巴西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为主,巴西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是一个与世界发展密切联系的历史进程。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吕龙根主张,在开展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时应大力宣传中国的“和合”价值观。他认为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基础是“和而不同”,即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之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吕教授进而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诸多优秀成分,已经得到国际认同并用于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以和合思想展开对外交流可以寻求更多的国际认同和尊重,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针对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问题,拉美所研究员刘承军在发言中指出,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历史同样古老,印第安人的抵抗运动自始至终没有止息过。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大力推进使印第安人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受到更大的侵犯。近二十多年来,印第安人争取权益斗争的规模和组织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并逐渐成为民众运动的主体,但是与以往的左翼运动不尽相同,印第安人的*运动带有深刻的印第安文化的底蕴。 文化产业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拉美所特约研究员吴志华和拉美所助理研究员林华各自就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文化产业的*和措施进行了阐述。吴志华研究员指出,巴西是一个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的电影、电视、民间音乐和娱乐市场发展很快。巴西文化产业在全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在创造就业和创造财富方面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巴西历届*的*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制定和颁布《音像法》与《赞助法》来鼓励投资人向文化产业投资,从法律上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各级*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部门的投入主要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三,*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尤其注意将一些民俗文化提升到文化产业的水平,以为文化产业开辟新财路和新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狂欢节这一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的演变。不过,吴志华研究员也指出巴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如文化产品出口薄弱、文化产业援助项目不平衡等问题。与巴西相比,阿根廷的文化产业发展则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依赖,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增长和下降的周期是一致的,即稳定发展(1990-1998年)、衰退(1999-2002年)、恢复和增长(2003年起);第二,高度集中和*公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三,地域差异比较突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林华助理研究员认为,尽管阿根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健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让行业协会推动本行业的发展;推动图书和电影行业的立法和公共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反盗版行动,以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战略等。 针对巴西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产业,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旭东围绕巴西新电影的复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电影复兴”是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电影产业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的复兴把巴西民族电影产业成功地带出了90年代初的废墟。这一情势不仅提升了巴西民族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国际声望,而且为民族电影挽回了市场占有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胡旭东认为,巴西之所以能够出现“电影复兴”的局面,国家的*性扶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关中拉文化贸易问题,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研究员程洪主张,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即战略高度看待中拉的文化贸易。这是因为:1.大力发展中拉文化贸易可以使更多的拉美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更能够理解中国,减少两地区在某些敏感问题上的分歧;2.中拉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文化互补性强,这更为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从整体上看,拉美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较大。因此,把拉美地区作为未来对外文化贸易的重点是完全有针对性的。回答时间:2011-10-23 12:33:42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0:41
喜欢烤羊,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不会踢假球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0:41
“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郭存海 2006-9-5) 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巴西中心协办的“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世界历史所、新闻与传播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者,以及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驻华使馆*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拉美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郑秉文所长在开幕词中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在对外交往中,中拉文化交流很重要;第二,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文化研究很重要;第三,在拉美所,文化研究很重要。 在研讨会上,墨西哥驻华使馆文化专员Edgardo Bermejo和巴西驻华使馆负责文化事务的二秘Celso De Arruda Franca各自就本国的文化*做了介绍。他们都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墨西哥和巴西都不可能拒绝全球化的浪潮,其关键问题是两国如何在融入全球化、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Edgardo Bermejo强调指出,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在*和经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速,但这一良好的情势并没有反映到文化方面。有鉴于此,他建议,中拉应扩大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层次,建立中拉学术界关于文化交流的常规对话机制。巴西文化*Celso De Arruda Franca除了指出中巴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进行的合作和交流之外,还特别介绍了巴西国内当前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卢拉*对此采取的反歧视措施。 中拉文化交流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点。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从中拉文化的特点和相互影响来观察中拉文化的历史性联系。他认为中拉文化既有各自特性,亦有相似之处。比如中国文化具有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多区域不平衡发展,以及鲜明的本土化之特点;而拉美文化则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显现断裂,形成以移植的欧洲文化成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混合文化或“杂交”文化。另外,拉美文化还兼具开放性和独创性,它善于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徐世澄研究员还特别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拉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同时契约华工、华工、华侨和华人对促进中拉文化联系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中拉文化交流中,巴西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拉美所研究员张宝宇就此问题指出,这一论点并不是由中国学者、而是由巴西学者吉尔贝托?弗莱雷提出来的——他甚至提出了“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一命题 。随后,张宝宇以中国传入巴西的实证物件为例,比如农作物的移植(茶和大豆等)、器物的传递(水磨、瓷器、纺织品、服饰、艺术品、建筑等)、习俗和生活方式等,论证了中国文化对巴西的影响。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远隔万里传入巴西,首要途径是依靠澳门的中介作用,其次是通过中国移民和土生葡人的传播。同时,中国文化在传入巴西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为主,巴西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是一个与世界发展密切联系的历史进程。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吕龙根主张,在开展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时应大力宣传中国的“和合”价值观。他认为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基础是“和而不同”,即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之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吕教授进而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诸多优秀成分,已经得到国际认同并用于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以和合思想展开对外交流可以寻求更多的国际认同和尊重,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针对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问题,拉美所研究员刘承军在发言中指出,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历史同样古老,印第安人的抵抗运动自始至终没有止息过。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大力推进使印第安人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受到更大的侵犯。近二十多年来,印第安人争取权益斗争的规模和组织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并逐渐成为民众运动的主体,但是与以往的左翼运动不尽相同,印第安人的*运动带有深刻的印第安文化的底蕴。 文化产业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拉美所特约研究员吴志华和拉美所助理研究员林华各自就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文化产业的*和措施进行了阐述。吴志华研究员指出,巴西是一个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的电影、电视、民间音乐和娱乐市场发展很快。巴西文化产业在全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在创造就业和创造财富方面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巴西历届*的*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制定和颁布《音像法》与《赞助法》来鼓励投资人向文化产业投资,从法律上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各级*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部门的投入主要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三,*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尤其注意将一些民俗文化提升到文化产业的水平,以为文化产业开辟新财路和新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狂欢节这一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的演变。不过,吴志华研究员也指出巴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如文化产品出口薄弱、文化产业援助项目不平衡等问题。与巴西相比,阿根廷的文化产业发展则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依赖,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增长和下降的周期是一致的,即稳定发展(1990-1998年)、衰退(1999-2002年)、恢复和增长(2003年起);第二,高度集中和*公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三,地域差异比较突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林华助理研究员认为,尽管阿根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健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让行业协会推动本行业的发展;推动图书和电影行业的立法和公共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反盗版行动,以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战略等。 针对巴西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产业,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旭东围绕巴西新电影的复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电影复兴”是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电影产业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的复兴把巴西民族电影产业成功地带出了90年代初的废墟。这一情势不仅提升了巴西民族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国际声望,而且为民族电影挽回了市场占有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胡旭东认为,巴西之所以能够出现“电影复兴”的局面,国家的*性扶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关中拉文化贸易问题,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研究员程洪主张,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即战略高度看待中拉的文化贸易。这是因为:1.大力发展中拉文化贸易可以使更多的拉美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更能够理解中国,减少两地区在某些敏感问题上的分歧;2.中拉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文化互补性强,这更为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从整体上看,拉美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较大。因此,把拉美地区作为未来对外文化贸易的重点是完全有针对性的。回答时间:2011-10-23 12:33:42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0:41
喜欢烤羊,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不会踢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