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时候文言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4 08: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1:08
1. 各年龄段时古文说法
襁褓:婴幼儿时期孩提:小孩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龆龀:小孩换乳牙,后指7-8岁的孩子垂髫:儿童头发不加收束,自然下垂。
后指儿童。又称髫岁,髫年,髫龄,髫发。
总角:儿童把头发收束起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代指幼年。
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
2. 二十四岁用古文怎么说
女子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二十四岁称“逾弱冠”。1、花信,开花时期。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意思是谁的腰鼓可以催开花,快点打扬州的腰鼓。
2、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4、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 幼学:十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6、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7、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8、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9、16岁 二八:为16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0、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11、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2、1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14、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15、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16、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参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信年华。
3. 文言文岁是什么意思
岁岁、嵗、歳 suì名词义1、形声字。
小篆字形。从步,戌( xū)声。
“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
本义:岁星。即木星)岁,木星也。
——《说文》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2、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武留 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知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3、年龄。
年十二岁,庄襄王死,政代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依新已五岁,转眼*,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 林觉民《与妻书》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4、岁月;时光。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那堪正漂泊, 来日岁华新。
——唐· 孟浩然《除夜》5、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梁惠王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齐策》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6、新年,一年之始。
4. 文言文中的岁字指什么
1、岁星;木星。
《国语·周语》:“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译文:岁星所在的星次,则是我们周地的分野。
2、年。
《捕蛇者说》:“积于今六十岁矣。”
译文: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3、年龄。
《促织》:“成有子九岁。”
译文: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
4、时间;光阴。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间消逝了,光阴是不等待人的。
5、年成;收成。
《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这里了。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岁,木星的别名。经过二十八星宿,走遍阴阳十二辰,十二个月一轮回。字形采用“步”作边旁,“戌”作声旁。古代律历典籍称代表五行的五星为五步。
相关词汇解释:
1、岁除[suì chú]
一年将尽,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2、岁数[suì shu]
人的年龄:妈是上了岁数的人了。
3、辞岁[cí suì]
旧俗农历除夕晚上家中晚辈向长辈行礼,互祝平安。
4、千岁[qiān suì]
封建时代尊称王公等(多见于旧小说、戏曲):千岁爷。
5、初岁[chū suì]
指一年刚开始的时候。
5. 20岁用古文怎么说
弱冠:二十岁
详细资料: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