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_谈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09: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1:49
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时间与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教学策略上有效优化,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1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合理进行有效互动
这首先决定于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深入了解,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互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阐述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做到既能夯实基础,又重视知识的拓展与衍生;既能巩固强化知识要点,又重视要点之间的联系。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加强对知识内容、方法策略的研究。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笔者进行探讨。
【问题1】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你能否画三角形?若能,请画出该三角形。
1)7 cm、4 cm、2 cm;2)9 cm、5 cm、4 cm;3)6 cm、4 cm、3 cm
学生在画图操作过程中,初步体会能否构成三角形的原因,通过比较,猜想其中隐含的重要结论。
【问题2】结合△ABC图像(图1),为什么AB+AC>BC?这样既能巩固“两点之间,线段最段”这一结论,又能肯定所猜测的结论的正确性,达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
【问题3】因为7 cm+4 cm>2 cm,所以7 cm、4 cm、2 cm能组成三角形,对吗?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掌握如何运用三边关系,有效、快速判断是否组成三角形。
【问题4】已知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2 cm和7 cm,问第三根木棒的长x为多少,才能使这三根木棒能围成三角形?利用例题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巧妙设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将学生置于“心欲求尚未得,口欲言尚不能”的主动参与的位置。将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教学指导策略结合起来,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再发现,而不是呈现;是探究,而不是告诉。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进行指导。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缩短知识的领悟过程,教学的创新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势必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来满足学生新的需求。
2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例1】草原上两居民点A、B在河流L的同旁,要在L上选定一个取水点P,铺设水管向A、B供水,则取水口P选在哪儿,使铺设的水管最短?请通过作图说明。
本题是在“轴对称”章节中利用“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对称两点的距离相等”或“中垂线性质”,通过作图、比较,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明最佳取水口P的位置的合理性。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感情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创新的动力。
3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注重数学有效训练
要注重数学观察、想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但思维又与观察密不可分。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而只有先获得对事物的直接具体的反映,才能进行思维分析。直接、具体的反映最有效的手段是观察。因此,观察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观察的内涵。要有丰富的思维,就必须善于观察;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善于思维。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符号的分析、图像的推理论证、数与式的计算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迁移联想等方面得到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在解题中由于思维不严谨,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导致的错误结果,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对结论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从再思考中正确鉴别理解结果的真伪,辨清错误出在何处,产生错误的原因何在,如何得出正确解答。长此以往加以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
4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诱发学生数学想象
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元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知识结构,通过自身的理解形成方法,不断内化为自身学习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更是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积累、提高的过程。逐步形成与自身相适应的数学学习方式、成熟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是关键。因此,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应注重有效教学的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让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