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法的象征--独角兽,其学名是哪个字?(要一个字!要准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10: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0
獬豸
万里黄河第一庙------嘉应观
嘉应观在焦作去郑州的省道旁边,距市区约五十公里,距武陟城约十五公里,南距黄河大堤不过两三公里。
沿詹泗公路向郑州方向,在一个叫二铺营的地方,看见了嘉应观的大幅招牌,居然是江先生书写,再次惊奇他爱好书法与书写形式的特点。他的爱好书法表现在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书写形式的特点是先写大名、再写地点、最后是时间,可简化为“人物、地点、时间”呵呵。由此左转顺着人民胜利渠南下,两三分钟就到了嘉应观大门前,嘉应观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集宫、庙、衙三位一体的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当地人称“庙宫”。
嘉应观现占地140亩余,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禹王阁等。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
进入山门,格局别致、形式奇特、华夏第一的御碑亭迎面而来。御碑亭外形酷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高耸铜色辉煌,两侧二十四龙缠绕,底座独角兽头尾皆现于前,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堪称中华第一铜碑,不愧国宝称号。此碑左侧不知何时露出破绽,里面竟是铁胎,由于不太懂得冶炼浇注工艺,使我十分纳闷,铜铁溶解温度不同,古代工匠是采用什么办法造出如此精致铁胎铜碑的呢?此碑由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据我孤陋寡闻在全国还是第一件。另外,我们看到的碑座一般都是赑屃驮碑,(形似龟)可是这里驮碑的竟是卧着的独角兽(学名獬豸),传说中赑屃是龙王第六子,而獬豸也是龙王的儿子,但传说的版本很多,我也弄不清这弟兄俩个是什么长幼关系,总之用独角兽驮碑在这里也是第一次看到。听游客中有人议论,说独角兽是黄河中的蛟龙,被雍正皇帝*在这里,且算是一种说法吧。亭前柱子上镌刻着一幅直白明了寓意深刻可又针对性极强的对联:上联“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下联“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据说这也是雍正皇帝亲自拟撰的对联,其用心良苦可以想见。此时我突发奇想,这幅对联直到现在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应该让那些做官的常来这里看看。
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这是满族入关以后的早期作品,后来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这种绘画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些龙凤图案也是华夏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于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康熙的儿子、雍正的皇叔,曾任钦差督办治河事务,后来倾心于河务,脱离宫廷之争,雍正治河建庙后请求留在嘉应观出家,做了嘉应观首任住持,其实他穷其一生都在领导着河南的治黄。
大殿正中端坐着牛钮的雕像,两侧分坐着四位明清两代的治河能臣。其实东西两侧的大殿里配享着历史上有名的治河功臣(当然有些是后来增加的)。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人们都知道林则徐曾担任两广总督,虎门销烟大张民族气节,他又怎么会当上了河龙王呢?原来在道光年间,他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受命堵口。“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林则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1
1.麒
2.麟
以下有详细资料:
http://ke.baidu.com/view/35999.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1
廌
念四声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