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9 22: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7:07
明朝末年的文学家曹学佺曾写过一首名为《至屠夫徐五家见悬此联》的诗作,原文为:“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首诗作的前两句大家听的次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后两句相信大家必然是都听过的。那么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南明政坛上的干臣),曹学佺又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首与自己身份不太符合的诗作呢,难道说他的文学家身份是假冒伪劣的?
其实并不然,曹学佺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出身,也是史料上所承认的闽剧始祖之一。更是被清*追谥为“忠节”的南明臣子,如果说他不是读书人,那起码当时是没有几个人敢被称为读书人了。而曹学佺之所以写下这两句注定要流芳百世的诗句,在笔者看来应该还是因为这些原因。
一、读书人的穿着明朝万历末年有一位担任浙江学道的老*名为李乐,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浙江当地的读书人(年轻学子)都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样子,人人都是浓妆艳抹毫无羞耻之心,而且有的还当街与风尘女子调笑打闹,甚至将亵衣(古代女子的内衣,如肚兜等)拿在手上摇来摇去。因而这位李乐还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诗作原文为:“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根据笔者考证,这种用我们现代话来说的“伪娘风”其实不止在浙江才有,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几乎都是如此。此外,明朝末年的读书人还非常喜爱追求时尚,比如他们都以穿的“妖艳珍贵”为荣,而当时最符合他们追求的莫过于产自江南等地的“湖罗衫”,而这种材料因为产地特殊且产量稀少,所以在当时甚至可以被炒到十几两银子一件。但是尽管如此,却依然还是供不应求,而且当时那个读书人要是没有这种材料做成的衣服,恐怕走在街上还会被同行所耻笑。
明朝崇祯年间,北方战乱连绵厮杀不断,而南方却还是一股醉生梦死的样子。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读书人除了追求那种“伪娘风”之外,甚至还迷上特殊的娱乐方式,即*。按理说当时的*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因为战乱的原因敢于*的都是有钱人,而有钱人自然也没几个是读书人。
但事无绝对,这些读书人眼看富商大贾们不肯带着他们一起玩,便自行聚集在一起,以秀才进士等身份为划分,自顾自的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当时的南方官场,几乎每个*家里都会有赌坊,而且还有专门给读书人开设的文雅赌坊。另外根据笔者查证,这种读书人之间的*其实早在更早以前的嘉靖末年便已出现,但真正兴起的还是崇祯年间。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来站在庙堂之上的*掌权者们,人人都是“不以*为耻”的赌徒赌棍,那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王朝,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7:08
是真的,因为屠夫还是比较注重情义的,不管是对自己的妻子还是兄弟,都很好;但是读书人一开始是很好,但是后来如果考取上功名了,就会变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7:08
这句话里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是不是指全部的,因为不管是什么职业身份,都会有仗义的人和负心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7:09
这句话是真的,因为聪明人坏起来是坏的彻底的,而江湖人很多都很讲义气,因此“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