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0 0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32
教育之父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泰勒、保罗·朗格朗、晏阳初、梁漱溟、福禄贝尔。
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其著作《大教学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发明了班级授课制,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
2、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夸美纽斯对比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了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与杜威的新三中心比较,故被称为传统教育代表人物。
3、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4、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5、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晏阳初提倡乡村平民教育,“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6、乡村教育之父:梁漱溟
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7、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思想:
作为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有着无人企及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有:
1、“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是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理论基础的。夸美纽斯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学科的统一的科学和艺术。他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正是因为此夸美纽斯主张不分种族、性别、贵贱,人人都要接受教育,体现了平等教育的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主要包括两个人方面。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2、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的教学形式,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分班编级,组成有固定人数的教育单位,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是教育史的一大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31
教育之父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泰勒、保罗·朗格朗、晏阳初、梁漱溟、福禄贝尔。
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其著作《大教学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发明了班级授课制,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
2、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夸美纽斯对比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了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与杜威的新三中心比较,故被称为传统教育代表人物。
3、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4、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5、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晏阳初提倡乡村平民教育,“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6、乡村教育之父:梁漱溟
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7、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思想:
作为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有着无人企及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有:
1、“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是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理论基础的。夸美纽斯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学科的统一的科学和艺术。他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正是因为此夸美纽斯主张不分种族、性别、贵贱,人人都要接受教育,体现了平等教育的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主要包括两个人方面。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2、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的教学形式,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分班编级,组成有固定人数的教育单位,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是教育史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