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3:26
因为闪存芯片中的基本存储单元浮栅(Floating Gate)下的氧化绝缘层随着每一次擦写操作,其绝缘性能都会逐渐减弱(不是变薄),继而更容易导致电子逃逸或进入,当严重到一定程度,存储的数据就会出错,这也是为什么闪存芯片有寿命*的原因。
而且随着制程工艺的提升,晶体管也越来越小,绝缘层也会越来越薄,抗磨损能力也会较弱。另外,很多消费者都认为QLC不如TLC耐用、TLC不如MLC耐用、MLC不如SLC耐用。
在原理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单个存储单元中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越多,用于将其表达出来的状态也越多,比如SLC只有0和1两种状态,而MLC有00、01、10和11四种状态,如此类推QLC则有 即16种状态,而状态越多,「容错」的余地也就越小。再说白一点,如果只有两种状态,最多50%贮存的电子发生变化,数据就会出错;而如果有四种状态,最多25%贮存的电子发生变化,数据就会出错。
换而言之,相同的制程工艺,单个存储单元里存储数据量越少通常越耐操。当然,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像这样大概了解一下原理,满足好奇心即可,太深入看不懂也没意义。总之关于SSD的寿命,我个人的建议是:绝大部分消费者不必太担心寿命问题,更应关心主控、闪存颗粒、实际性能和价格,反正按照普通用户日常的使用场景,在汰换周期内基本用不完SSD的寿命。对于持续大量擦写的高强度应用场景,除了选择耐久性更高的产品之外,还可以尽量选择容量更大的,因为在平均写入量相同的条件下,完成一次完整的P/E周期也越久,相当于给闪存芯片续了一波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0:44
普通家用机械硬盘的实际写入次数相比SSD更不堪。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18
如果只有两种状态,最多50%贮存的电子发生变化,数据就会出错;而如果有四种状态,最多25%贮存的电子发生变化,数据就会出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4:10
目前SSD所用的闪存主要是NAND类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6:18
因为这个东西是很珍贵的,每个次数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