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1
埃博拉病毒起源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
扩展资料
病毒结构形态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
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
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2
就在全世界还没有将新冠肺炎控制下来时候,刚果(金)又对外宣布了一则令人更加担忧的消息,被人类认为是病毒之王的埃博拉病毒又一次在该国西北部爆发了。
这是一个令人恐慌的病毒,因为自从它1976年被人类发现到现在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因为感染它而出现埃博拉出血热死亡人数一直在增加,占被感染人数的比例最低的时候也没有少于50%,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90%以上,死亡率之高令人不得不为新的疫情爆发担忧了。
天花病毒
很多人可能忍不住就要问了,历史上曾经大流行的一些病毒(如天花病毒)都被人类消灭了,为什么埃博拉病毒发现四十多年了,还没有被消灭,甚至连阻止它大面积流行的有效办法都没有呢?实际上这要从怎样对病毒进行防治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怎样才能控制病毒不会在人群中间进行传染?
埃博拉病毒作为一种能在人群中不断进行传染的疾病,它同样必须具有所有流行病进行流行的三个主要因素:传染源、传染途径和人群的感受性,排除或抑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传染病就不可能流行,甚至被消灭。
(1)控制传染源。传染源就是那些带有病毒的人或感染上这些病毒其它动物,如果不让这些人或动物在病毒没有彻底在他们身上消灭之前与外界接触,就能阻止病毒感染其他人或者动物了。这也是当前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中,为什么要对特殊人群进行病毒检测,严格采取隔离措施的主要原因了。
(2)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就是一切能将病毒带到可能被感染的人或动物身上的媒介。这个途径就非常多了,如传染源产生的一切废物,接触过的一切物品,甚至包括他们打喷嚏时飞出来的唾沫污染的空气,还有就是可能感染这种病毒的蚊子、苍蝇、虫子、老鼠等等。除了对传染源产生的废物和接触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外,其它途径控制起来就有些难度了。
(3)保护易感染人群。这个措施的主要方法就是让这些可能会被病毒感染的人,自己能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给这些人接种疫苗,激活他们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这样,病毒对他们就不具有感染能力了。
二、埃博拉病毒为何极难控制?
血液中的埃博拉病毒
前面我们讲过,埃博拉也是一种病毒性的流行性疾病,只要能控制流行病的任何一个环节就能达到控制它的目的。但真的实施起来就不容易。
首先,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除了人以外的其它动物,如猴子、猩猩、野猪、豚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将被病毒感染的人立刻隔离起来,也难以对这些动物进行全部控制。何况现在还不清楚,埃博拉病毒到底可以在哪些动物体内存活呢?
其次,埃博拉病毒相比于其它病毒似乎稳定性更高,很不容易被杀灭,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如60℃高温或4℃以下低温)都能存活较长时间。何况它的感染性极强,病人产生的和使用过的一切东西,甚至飞沫污染的空气,都可能使人感染。因此,对它的消杀和防护措施比其它的病毒要更加小心严格。
最后,埃博拉病毒变异性极强。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负链病毒,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报道,在它全长仅有18959个碱基的RNA上,就已经发现了300多个突变的基因(一个基因至少也有100个左右的碱基)。正是由于埃博拉病毒的这个特征,想要研发出一种对它有效的治疗药物就会非常困难了,因为药物要想灭它,就必须有一个作用的地方,但等到人们根据这个地方开发出某个药物后,可能这个作用的地方又变了。
另外,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疫苗也是根据埃博拉病毒某个特定蛋白质或RNA序列进行研发的,由于RNA变异,有可能使疫苗的开发前功尽弃。
三、对埃博拉病毒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想真正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流行,预防可能是最好的措施了。自从埃博拉病毒出现后,全世界许多的科学家对它的基因组和相关成分进行了全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7年,由我*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式获得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
2019年11月,由默沙东公司研发的埃博拉疫苗ERVEBO获得欧盟批准上市,成为正式可以用于人体的埃博拉疫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埃博拉病毒现在至少发现了五种以上的亚型,而当前开发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大多数都只能预防或治疗一种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很少有广谱性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都针对病毒表面糖蛋白而制备的,但这些糖蛋白在病毒中也不是都暴露在表面的。因此,这些产品是否真正有效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但我们也要相信,随着科学家对埃博拉病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病毒一定会有被控制,甚至被消灭的一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2
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来源,科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找到病毒滋生的源头。1967年首次出现的马尔堡病毒暴发,其原因是患者接触了一批从乌干达运来的非洲绿猴。因此,人们认为,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1989年10月,美国莱斯顿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一批来自菲律宾的猴子。在检疫过程中,这些猴子一个接一个地患病死亡。在对猴子的血液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些猴子竟然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幸好这种莱斯顿埃博拉病毒对人无致病性,没有导致人类患病。但这一发现再次使人想到,埃博拉病毒很可能也像马尔堡病毒一样来源于猴子、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但后来发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埃博拉病毒的受害者。2001-2003年加蓬和刚果暴发埃博拉出血热期间,法国的科学家在疾病流行的地区捕捉了上千只不同的动物,包括蝙蝠、鸟类、松鼠等,对这些动物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在29只蝙蝠的体内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存在的证据,怀疑蝙蝠可以是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元凶。研究还发现,埃博拉病毒的一些特性与多种能感染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推测埃博拉病毒与鸟类中传播的逆转录病毒可能来源与相同的祖先。2008年,美国在协助菲律宾对一些病猪进行检疫时发现,猪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3
是非洲的污染环境行程的。地方不卫生,各种垃圾堆在一起导致产生一种变异细菌,这种细菌因为无法被杀死和会被传染,所以才被名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变异感冒,但又不是完全像感冒)。非洲很多动物地区非常各种不同的垃圾堆,很不卫生也很肮脏。这种病毒恰好被动物接触到,然后又人去抓这种动物时也感染到。然后回村时就传染给大家。想想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没爆发这种致命病毒,偏偏总是非洲爆发各种各样的病毒。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33
因为这种病毒的致死率非常高,往往还没等到药,人就已经去世了,没有非常好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