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活动课设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23: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46
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中学地理活动课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巩固课本知识,延伸、积累课外知识,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课就是让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考虑和优化“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习。
(1)活动主体: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
(2)活动对象: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
(3)活动条件: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2、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四原则”
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开展,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知识性原则
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加深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注意知识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因此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为一体,使知识不仅得到纵向迁移,也得到横向迁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3)实践性原则
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还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这有利于学生突出个性,表现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4)有序性原则
在地理活动课设计中,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应当致力于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所有学生在活动中都加快发展自己。因此,关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尤为关键。必须运用有序性的地理教学原则,设计地理活动课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我校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高中部均开足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强,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充分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变“单向的教师传授”成“双向的师生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地理活动课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小型演讲会”,两个主题分别是: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在《大气的运动》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课堂实验,使用玻璃缸、烟、两个碗分别装有冰块和热水,来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活动设计意图如下: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七年级《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布置学生搜集天气预报资料、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流星雨,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等。
(3)设计网络活动课
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漫画,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观看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录像,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进而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重视过程评价,分享活动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只有书、不见人,要改变以往单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转而强调采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开展中学地理科技活动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对每堂地理活动课及时总结,尽可能采用学生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使地理科技活动课步入“活动一总结经验一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中学地理活动课的质量,逐步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而不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遥远,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