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08: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43
公元前138年,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怀揣年轻皇帝的期盼,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次伟大的旅途。他要去的地方是先人们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公元前139年,当年仅18岁的汉武帝得知在西北有个大月氏国,他们的国王被匈奴给杀了,而且将国王的头颅还被做成了酒器。大月氏人打不过匈奴人,就只好往西跑,想报仇,又苦于没有帮手。汉武帝就根据这个事情构思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的战略构想。
对于这个构想,年仅18岁的汉武帝表现出了超强的行动能力,立马就付诸于实施。当年就组织了一个连的外交使团前往西域。对于这次计划其实是非常仓促和草率的。这个使团严格说起来应该是一个志愿者团队,张骞也才是27岁的小伙子,就应征了这个使团的团长。
也就是说当时汉朝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除了给使团负责人一些汉朝使节的信物之外,并没有给这个团队太多的官方名义。使团成员包括团长,都是公开招聘的,没有从*里指派任何人。这和欧洲在大航海时代,国王给个授权书,然后就撒出去的私人探险家基本是一样的。
今天当我们说到西方大航海与美国的西进战略的时候,总是慷慨激昂,羡慕无比。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我们也干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汉武帝的西进战略,对西域的探索和开拓。
汉武帝就进行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略性的西进,而且这个西进也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天我们在看地图的时候,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地理本该如此,但对于汉武帝来说,他对西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从别人口中了解的那么一点点的信息,对于他来说西域的一切都是未知,都是一层黑幕。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亚于西方的大航海。只不过西方人的大航海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且有更好的技术和市场支撑的基础上去推动的,所以给我们今天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很多人说什么海洋文明是开放的蓝色文明,黄土文明是封闭的落后的愚昧的,这其实都是错误的理解,西方人也不敢这样讲。我们应该回到历史的环境中去看汉武帝的西进战略。我们就会发现汉武帝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他代表了一种进取性、探索性,和一种开拓性精神。
中华文明历史是主要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绿洲文明和高原文明相互碰撞、磨合、交融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就存在以谁为主体进行融合,如何融合的问题。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最大功绩就是主导了文明融合的主动权。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是它是连通绿洲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通道,又是隔断草原文明和高原文明的一个重要屏障。北面是草原文明,西面是绿洲文明,东面是农耕文明,南面则是高原文明。
所以谁能控制河西走廊谁就能西进,西进之后就能掌握军事斗争的主动权。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还能够掌握文明融合的主导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说中华文明最后一步一步地能够在碰撞融合中吸收发展壮大,开启雄汉盛唐。
归根结底就在于汉武帝一朝,控制住了河西走廊这个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地理枢纽。这才是我们掌握了文明融合主动权的主要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影响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且要用张骞这些人去通西域,一步步,用外交的、文化的,军事、经济的各种手段,实现在游牧文明的压力下反击反制,来反击草原文明,他要在这个情况下,掌握主动权。这才是汉武帝能够击败匈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