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50
”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而今天我们有个别教师却把这个给忘记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人。二、加强语言修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三、规范自己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的感化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有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四、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美感,容易起学生的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过分鲜艳、浮华或过分拘谨邋遢,都是不适宜的。教师的威信和尊严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教书育人”实践逐步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这样,学生当面不敢“冒犯”你,但心里不服气,在一定的时机总是要“冒犯”你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大动肝火,更不能挖苦体罚学生。一旦自己有过失,要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五、对自己严格要求。学生每时每该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做到事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呢?那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一身作则,注重身教。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陶冶情操,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51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
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 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在面临我国加入的今天,有个别教师却把这个给忘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人。
二、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 直观性等。
三、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
四、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 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过分鲜艳、浮华或过分拘谨邋遢,都是不适宜的。
教师的威信和尊严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教书育人”实践逐步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这样,学生当面不敢“冒犯”你,但心里不服气,在一定的时机总是要“冒犯”你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大动肝火,更不能挖苦体罚学生。一旦自己有过失,要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五、对自己严格要求。
学生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做到事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呢?那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一身作则,注重身教。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陶冶情操,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