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4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07:07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他出来,子推*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将绵山改为介山,并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08:25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0:00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他出来,子推*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将绵山改为介山,并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1:51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