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的风俗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44
介休人不用早餐,一天只吃两顿饭。民谚有云:“晌午金皇后,后晌一六九”——— 金皇后和一六九是玉米和高粱的品种——— 就是说,晌午饭吃玉米面窝头,后晌饭吃红面剔尖。不过,这只是旧时人们的企盼。当地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高粱,人们大多把高粱加点黄豆磨碎,吃红面窝头。直到解放后,大面积种植玉米,才每天晌午吃上了金皇后! 旧时没有电灯照明,后晌饭一准在掌灯之前。吃罢后晌饭要到次日中午,间隔时间过长。过去的生存条件,不可能有丰盈的饭食,体力消耗需要补充,所以,下地的、上学的,都要携带点干粮。上世纪50年代倡导一日三餐,也只限于机关、学校,从那时起,城镇街头有了早餐摊点。不过,当地*多是买个烧饼,带到班上垫补一下。直到如今,许多人家依旧早晨不开火;农家子弟在寄宿学校读书,下了早操直接进教室而不去食堂,他们已习惯了。只不过现时小食品充斥于市,方便多了。三样调和
介休人吃面食,离不开三样调和:盐、醋、麻角子。
味是一把盐。过去,人们生活清苦,捞上一碗面,菜肴简单,格外寡淡,只好加点盐。现在人们生活大大改观,有各种各样的菜肴,还是要调点盐,习惯了!说老醯儿嗜醋如命,一点儿也不夸张。每年深秋,几乎家家要用芥菜做一缸酸菜,可用来拌面。酸味不是醋香,还是要调一勺醋。
介休人称辣为麻,麻角子就是辣椒面。许多人家有专备的铁制器具,形如捣蒜钵钵,个头稍大。把干红辣椒上火烘焙至酥脆,研成粉末备用。介休人吃辣椒不亚于湖南人、四川人,一碗白面条简直要“染”成红色。
笔者没有虚说。各位去绵山游玩,需在介休用餐,无论进小饭铺,还是大酒家,餐桌上肯定摆着这三样调和。四盘菜
平时家中来客,须四盘菜招待才能显示热情和隆重。这四盘菜可丰可俭,却也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冬天待客,夹一盘芥辣丝,把猪头肉切成薄片,满盘覆盖。如果日子过得紧巴,来一盘虾酱炒豆腐,也算动了荤腥。这是旧话。如今待客,哪怕是吃顿便饭也是盘盘碟碟,不再为拼凑四盘菜而费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44
1.婆姨的称谓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与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在家女众称为“优婆夷”。有一段时期曾有过几乎全民信奉佛教,即绝大多数的妇女都成为“优婆夷”的时代。而今天“婆姨”的称呼正是过去“优婆夷”的简称或者说是从“优婆姨”演变而来的。
2、发现金瓶梅
1931年,在山西介休发现了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的丁巳本《金瓶梅词话》。这个版本的“序”介绍说,《金瓶梅》的作者是化名为“兰陵笑笑生”的山东人。尽管这个“兰陵笑笑生”使人生疑,但总算有了作者的化名。至少,在山西介休发现的这个版本,为研究《金瓶海》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提供了另一种的说道。
3、“醋仙”,王来福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秫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
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4、“吃醋”
几千年来,人们发现醋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确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然而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唐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大臣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所以,才有了后人“失意“之人视“得意”之人而能有“醋意”,此也许与西方人谓东方人之“东方人的妒嫉”不无关系。
5、求子习俗
民间有去“娘娘庙”求子的习俗,祈祷“送子娘娘”或观音菩萨能为人们添丁进口。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风趣别致而又为人们虔诚信奉的习俗。如求子迫切的人家,讲究在别人结婚时,索要和偷取新房枕头中象征男孩、女孩的面蛇娃、面兔娃;正月去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到了八月十五,则去人家“偷”核桃和枣。“灯”与“丁”近音,偷灯意为“添丁进口”,核桃、枣、面蛇、面兔都具有特定的性与生殖的象征意义。人们想偷来别人家多子多孙的福气,偷来新房中生命繁衍的旺盛活力,这种祈子习俗生动而独特。
6、生儿“坐褥子”
孕妇临近产期,要在炕上铺谷草或粟秆,另外再准备一捆谷草,让孕妇靠卧其上,后来都普遍改为铺褥于,称为“坐褥。这种风俗叫“坐草”,古代又叫“就草”或“在草”。婴儿诞生后,女婿去岳父家“报喜”,去时所带的礼物,山西各地都有不同讲究。有的地方带煮熟的红鸡蛋,生男孩带单数,生女孩带双数;有的地方分别送公鸡或母鸡;有的地方带一壶酒,生男孩挂上红绳,生女孩拴上红绸
7、周岁“抓周”
孩子一周岁时,父母除请客祝贺外,旧时还常举行“抓周”仪式,有的地方又叫“试儿”。一般是把笔、书、算盘、刀剑、丝线、脂粉、玩具等小物品摆放在孩子面前,让小儿随意抓取,借此占卜未来,预测孩子的志趣爱好。孩子满周岁时,山西各地都讲究给孩子缝制相形衣帽。孩子穿上这些动物鞋帽,既壮胆辟邪又易养活。
8、百岁毛
戴“长命锁”是山西各地时行的育儿习俗。小孩戴上长命锁,据说可以驱恶辟邪,康泰无恙。为防止男孩,特别是独子夭折,每次理发都要特意在脑后留一撮头发,称为“百岁毛”,又叫“后扯辫”,直到满十二岁才剪掉。
9、认干亲
体弱多病的孩子或者独生子,讲究认干爹干妈。称为“认义”,
“认义”、的对象一般为多子女的人家或长寿老人,以求人丁兴旺或寿命长久。给孩子起奶名,又叫“小名”。
“歪名好养活”人们认为奶名起得不好听,阎王爷也不想要,因此,孩子就不会夭折。所以“臭臭”“狗狗”等歪名在山西颇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45
赶庙会,赛船船。舞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