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病理特征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05: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2:21
脑性瘫痪的特殊病理改变有两类:①出血性损害,可见室管膜下出血或脑室内出血,多见于妊娠不足32周的未成熟儿,可能因为此期脑血流量相对较大,血管较脆弱,血管神经发育不完善,调节脑血流量的能力较差;②缺血性损害,如脑白质软化、皮质萎缩或萎缩性脑叶硬化等,多见于缺氧窒息的婴儿。
近年来国外多采用病因分类,主要分为以下3种:
1.早产儿基质(室管膜下)出血
是大脑半球Monro孔水平尾状核附近出血,恰位于室管膜下细胞生发基质中,常累及双侧且不对称。室管膜下出血区由豆纹动脉、 脉络膜动脉 及Heubner回返动脉供血,静脉血经深静脉引流入Galen静脉。约25%的室管膜下基质出血分为小腔隙,其余破入侧脑室或邻近脑组织。一组连续914例的新生儿剖检显示,284例出现室管膜下出血,占总数的31%,均为低体重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病因和机制不清,可能与基质层薄壁静脉压力显著增高、缺乏足够的支持组织有关,血压或静脉压增高可能与早产儿肺部病变有关。
2.脑室旁白质软化
是发生于皮质支与深穿支动脉分水岭区的白质带状坏死,位于侧脑室侧部和后外侧部,可涉及枕部视辐射和放射冠感觉运动纤维。瑞典调查报告显示,55%的痉挛性双侧瘫痪 早产儿 系因室管膜下出血、白质软化或二者并存。患儿常有脑性双侧瘫痪和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常重于认知及言语功能障碍,见于1/3的室管膜下出血病例,也可发生于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的早产儿或足月婴儿。Chaplin等观察了20例出血后脑积水患者,40%明显运动障碍,60%以上的患儿智商低于85分。Victor等观察了12例轻型病例,患儿生后平均体重为1.8kg,平均孕龄32.3周,仅1例遗留痉挛性双侧瘫痪,9例智商处于偏低与正常之间或正常智商范围内,平均存活年龄8.5岁。
3.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各种原因引起新生儿 缺氧 、 缺血 ,导致脑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虽然很多新生儿在围生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窒息,但仅少数出现脑部损害。许多脑瘫患儿也可平安度过围生期,说明某些产前、产后致病因素也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婴儿刚出生后一段时间CNS耐受缺氧、缺血的能力是一生中最强的。只有当动脉氧分压降至正常值的10%~15%时才发生脑损伤,其他脏器功能低下也会加剧脑损伤的程度,如心肌损伤和心律不齐引起低血压。合理的解释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通常发生在子宫内,而在婴儿出生后表现出临床症状。
临床上脑瘫儿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儿都表现有程度不等的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独坐、爬、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较正常儿童迟缓;抓握东西.手指的精细动作也落后于正常小儿。
(二)肌张力异常 大多数痉挛型脑瘫儿,在新生儿期表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随着月龄增加,肌张力逐渐增高,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有时呈剪刀状。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两手经常呈握拳状。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肌张力低下,以后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三)主动运动减少 新生儿期表现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3个月时下肢踢蹬动作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偏瘫型脑瘫常表现为一侧活动减少。
(四)反射异常 正常4个月小儿直立时,若向其左右倾斜,可出现保护性反射,头自动保持在正中位;5?6个月时向左右倾斜,能伸出上肢,保持平衡;9个月时扶小儿呈俯卧悬空位时,做突然下降的动作正常小儿“降落伞”似反射,即两上肢向前伸展姿势。而脑瘫小儿 以上这些保护性反射、保持平衡能力均减弱或缺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