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剧情》|剧情里没有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12: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6:23
最近有一部口碑爆棚的青春影片《狗十三》里,女儿李玩的兴趣是物理,可是爸爸却让她报英语兴趣班,还劈头盖脸地打李玩,并且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类似的语言在现实中常会出现。很多父母在打骂孩子时也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还不是都为了你好吗?你怎么又不听话了,每天送你上学接你放学,早出晚归的,我容易吗我?……”
无论电影还是现实,说的都是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在李雪的新书《走出剧情》里用两个字——“剧情”来概述,并且阐释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看他能多大程度地走出剧情,活出真实的自己。
由此可推论,电影《狗十三》里的爸爸是活在自己的剧情,现实中很多父母也是活在自己导演的剧情里。
父母的“为了你好”是一种攻击,而不是爱,剧情里没有爱。父母爱的是自己作为父母的这个角色,看不到真实的孩子,看不清孩子,又如何谈去爱他们?因为真实的爱里没有沉重的付出感,不会说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们需要的是认同和尊重,是“如他所是”的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很多父母只是在自己的剧情里表演着,且总是无意识地强迫孩子一起演戏,慢慢地丧失人最本真的自由,再次轮回。
同理,人生的剧本在不同关系里上演着。《走出剧情》这本书里还提到婚姻关系,公司里的同事关系,也都上演着剧本,每个人都是导演,都在演戏。
作者李雪作为心理导师,她接触了大量婚姻关系案例,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婚姻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彼此不能交流情感感受,只有沉重的付出感和责任感。
婚姻里的一方总是付出,另一方总是毫无反应,或者不断批判否定,攻击对方的情感需求,双方是不对等的交流和付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和谐婚姻里面的关系模式是早年已经设定好的剧本,这些剧本是童年经历内化在心里形成的。所以,成年后的人生,大多是照着剧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熟悉的的体验。
*是,一个幸福而丰盈的生命是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深陷在自我的剧本里,上演着重复的故事,而不自知。
所以,很多人的剧本是套路,是枷锁。如何解脱套路,解除枷锁,这是重要而艰难的功课,也是两个字“允许”。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
“允许父母没有自我,整天活在付出感中;允许丈夫看上去懦弱,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允许别人恶意地定义自己。这些都只是他们自己的剧情而已,可能我们看着会觉得他们很苦,那就允许他们受苦,受苦也是他们的权利。”
这就是界限,这就是自由。
这段话我以为是《走出剧情》这本书的精髓所在。无论人处在哪层关系里,不能被任何一种关系里的剧情所束缚。我们不可能在别人的剧情里活得开心和快乐,因为我们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本书的开始,作者就表明一个观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他能多大程度地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世界。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走出剧情,活出自己,活好了自己,就是给对方一个好的榜样。父母是人格是完整的,给出的爱是和谐丰盈的,孩子会感受得到。成年以后他们的付出也是完整有力的,并且有力量承担和负重,不会被任何关系束缚,不会活在别人的剧情里,痛苦不堪。
当下自己身心的渴望,是唯一的上师。不必取悦任何人,有幸福感的人首先学会的是取悦自己。
例如电影《狗十三》里的爸爸活出他自己的光彩就好,即使不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再重组家庭以后,也要快乐地生活和工作,而不是内疚地给女儿买个小狗来陪伴。小狗丢了,后妈重新找一只代替,还骗女儿说是原来那一只。
其实,爸爸活好了,自然会感染着女儿,女儿是活在爱里,生命里不会有匮乏感,完整的人格很重要。要不然,长大以后女儿依然重复着爸爸的剧情,一代一代。
《走出剧情》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持续说出*,直到众人皆赢。
活在*里的人,是有广阔天地心灵自由的人,不会被人设的剧情所羁绊。因为他知道世上没有什么需要被证明,也没有什么需要去原谅。
这本书的文字是清澈透亮的,可以和李雪的第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对照阅读。
遇见一位清醒智慧的写作者,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坦然地没有负担地活在人生的*里,我想,是一个人最自由的状态。
就让人生的那些剧情都烟消云散了吧,设定的剧情里,没有爱,也没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