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演讲稿(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20
南方网讯 参军、抢险、扶困,一个我为人人的邓运华;重病、捐款、救治,一个人人为我的邓运华。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在此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残酷病魔煎熬的背后,述说的是一个个温情脉脉的动人故事——
10月15日,德庆县人武部收到该部前任副*邓运华的感谢信,他在信中说:过去一年多的身体磨难,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家庭,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部队和地方的共同关心和爱护,才使我的生命终于由寒冬走向阳光灿烂的春天……
病魔袭来时,邓运华已转业5个月了,而接收单位还没有落实,医药费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个有着25年兵龄的中校军官,邓运华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国防事业。2002年1月他接到转业命令,联系到妻子工作地广州花都区某单位。6月,邓运华兴冲冲赶回老部队德庆县人武部,准备把喜讯告诉战友时,厄运却悄悄来临,他腰部突然剧痛,全身变青,大汗淋漓,战友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经确诊为肾衰竭性尿毒症,邓运华生命垂危。
医生建议,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排除体内毒素,否则无法维持生命。病床上的邓运华心急如焚,担忧自己的病情,更担忧天文数字的医药费。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转业命令已下,自己不是部队人了,接受单位还没去报到,也不算地方人。两头不靠,谁人来管?
邓运华出生农村,长期在粤西山区人武部工作,每月薪水不足2000元,妻子是广州花都区某部队服务社的普通职工,月收入只有600元,儿子在读初中,全家住的是部队的旧营房,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为了转业后和家人在一起,邓运华用自己从军20多年的积蓄10万元,外加向亲戚朋友借的8万元,在花都郊区买了套三居室的房子。如今旧债未还新病袭来,邓运华一筹莫展。
邓运华的担忧很快被打消了。在军分区*会上,政委林伯成大校动情地说:战争年代,关爱部属、激励斗志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平时代,体恤下属、鼓舞士气更是我们部队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用部队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去挽救邓运华同志宝贵的生命。
肇庆军分区、德庆人武部主动向省军区打报告,说明情况,请求把他留下来治病。省军区决定收回转业命令,邓运华又重新被任命为德庆县人武部编外中校军官,这在广东省军区还是首例。
军官医疗保障金立即启动,鲜红的血液流过透析机,毒素被清除体外,邓运华的生命保住了。
15万的换肾费用,又成为邓运华面前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军分区司令员周新潮说: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近一年的血液透析、针剂药物辅助治疗,邓运华的生命延续下来了。但是并发症也随之出现,心脏经常出现衰竭,身体日益虚弱,病情有恶化趋向。主治大夫说:血液透析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照此下去,病人最多活10年,而且生存质量不高。建议肾移植手术。
按部队规定,住院费、手术费由军官医疗保障金负担,除此之外,换肾还需要15万的个人负担费用,而且手术后的三年内,每年需要服用6万元的维持药物,其中大部分无法报销。邓运华再次走到生命的十字路口,钱,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经历了一年亲情、友情的呵护,对生的渴望变得格外的强烈。
与此同时,肇庆军分区官兵也密切关注着邓运华的病情。当得知邓运华正为手术费用而焦虑的时候,司令员周新潮大校坐不住了,专程赶到德庆县人武部,请来有名的双拥模范*李天,连夜召开“救命会”。
周新潮军人作风,快人快语:邓运华的病情,就是和平时期同病魔的一场战争,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军分区家底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分家底一处用。我们决定从牙缝里挤出5万元。
李天*接着说:邓运华在德庆工作期间,是做了贡献的,德庆人民不会忘记。现在他有困难,我们支持,责无旁贷。德庆是山区县,经济薄弱,捐款救人不落后,德庆也出5万。
市卫生局得知情况后也捐了3万。
同时,军分区发出救助邓运华的募捐号召。干部职工你一百、我两百,积少成多,一下子募集到了2.8万元。转业干部王子红、黄波也专门赶回来,为老战友献上自己的一点点心意,有的战士把几十元的士兵津贴也拿了出来。德庆人武部炊事员老何月收入1000元,老婆下岗,《孩子》网络版上中专,是部里有名的困难户,捐款的事大家没通知他。可他自己主动找到*梁道泮、政委吴鉴平捐出50元,老何说话很实在:这个世界上,谁家没有点困难的,只要大家都帮一把,困难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在众多关切目光的注视下,今年9月26日,邓运华等到了相匹配的肾源,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10月12日已经出院回家治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邓运华率领民兵应急分队奋战西江大堤15昼夜,已是浑身湿透,筋疲力尽。此时,他接到电话,湖南老家的房屋被大水冲垮了。
翻开邓运华的履历,其中既有三等功的奖章、军区考核全优的成绩,也有新闻报道、抗洪抢险先进的荣誉,还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工作者的证书。走访邓运华的战友,他病前忘我工作的身影,一幕幕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1998年的特大洪灾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任德庆县人武部政工科长的邓运华,奉命率部分民兵应急分队,前往德城木器厂、新圩让塘围多处西江最危险地段抗洪抢险。
在木器厂地段,邓运华身先士卒,率领民兵扛沙袋,打木桩,加高堤围,昼夜奋战,将饥饿和疲劳置之度外。干得口干舌糙,全身湿透,手上起了水泡,磨破了皮,疼痛钻心。由于多天日晒雨淋,邓运华得了重感冒,整天头重脚轻的。此时他很清楚自己不能休息,因为干部就是榜样,大家都看着他。一时的懈怠和退缩,都可能给西江沿岸的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最危急关头,邓运华接到湖南长沙老家的电话,湘江洪水爆发,家里的房子被冲垮,农田被淹没,父母兄弟等着他这个主心骨回来拿主意。邓运华草草安慰了几句,又扛起沙袋奔向大堤。他很清楚,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当社会和家庭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要舍小家顾大家。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和领导说起家里的事,在大堤奋战15昼夜,*完成任务。为此,民兵应急分队被广州军区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县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邓运华发动干部职工捐献2万元,建丰村10个失学儿童又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1999年至2000年,邓运华担任县人武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组长,挂钩回龙镇建丰村委会,该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思想观念落后,领导班子软弱无力,集体经济一片空白,连办公场所都没有。
邓运华被该村贫穷落后的状况所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建丰村落后面貌。邓运华决定从改善该村集体经济面貌入手,他根据建丰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塘鱼和兰竹,没有资金,他就打报告,找县领导,联系相关部门,硬是争取到1万元资金,他又忙上忙下,带领村民养鱼种竹,如今,建丰村已是竹茂鱼肥了。
在建丰村,邓运华见很多儿童因为家贫而辍学,为此他心里很着急。一有空他就往失学儿童家里跑,苦口婆心劝家长:咱们建丰村,穷就穷在没文化,孩子不读书,就要重复穷日子,一代又一代,建丰村永远也脱不了穷帽子。家长说:邓*说的道理好是好,可是我们实在没钱呀。
看着新学年开学了,又有一批孩子没书读,邓运华急了,他牵头发动人武部所有干部职工搞募捐,很多人都被他的古道热肠所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他个人从工资里拿出1000多元,很快就筹集到2万元,村里10名失学儿童在他的帮助下,又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了。
建丰村委会办公楼的建设,是邓运华挂在心上的另一件事。他多方筹措资金3万元,并且亲自找点、规划、审核、验收,山村里第一次有了漂亮的办公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21
南方网讯 参军、抢险、扶困,一个我为人人的邓运华;重病、捐款、救治,一个人人为我的邓运华。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在此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残酷病魔煎熬的背后,述说的是一个个温情脉脉的动人故事——
10月15日,德庆县人武部收到该部前任副*邓运华的感谢信,他在信中说:过去一年多的身体磨难,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家庭,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部队和地方的共同关心和爱护,才使我的生命终于由寒冬走向阳光灿烂的春天……
病魔袭来时,邓运华已转业5个月了,而接收单位还没有落实,医药费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个有着25年兵龄的中校军官,邓运华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国防事业。2002年1月他接到转业命令,联系到妻子工作地广州花都区某单位。6月,邓运华兴冲冲赶回老部队德庆县人武部,准备把喜讯告诉战友时,厄运却悄悄来临,他腰部突然剧痛,全身变青,大汗淋漓,战友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经确诊为肾衰竭性尿毒症,邓运华生命垂危。
医生建议,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排除体内毒素,否则无法维持生命。病床上的邓运华心急如焚,担忧自己的病情,更担忧天文数字的医药费。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转业命令已下,自己不是部队人了,接受单位还没去报到,也不算地方人。两头不靠,谁人来管?
邓运华出生农村,长期在粤西山区人武部工作,每月薪水不足2000元,妻子是广州花都区某部队服务社的普通职工,月收入只有600元,儿子在读初中,全家住的是部队的旧营房,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为了转业后和家人在一起,邓运华用自己从军20多年的积蓄10万元,外加向亲戚朋友借的8万元,在花都郊区买了套三居室的房子。如今旧债未还新病袭来,邓运华一筹莫展。
邓运华的担忧很快被打消了。在军分区*会上,政委林伯成大校动情地说:战争年代,关爱部属、激励斗志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平时代,体恤下属、鼓舞士气更是我们部队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用部队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去挽救邓运华同志宝贵的生命。
肇庆军分区、德庆人武部主动向省军区打报告,说明情况,请求把他留下来治病。省军区决定收回转业命令,邓运华又重新被任命为德庆县人武部编外中校军官,这在广东省军区还是首例。
军官医疗保障金立即启动,鲜红的血液流过透析机,毒素被清除体外,邓运华的生命保住了。
15万的换肾费用,又成为邓运华面前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军分区司令员周新潮说: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近一年的血液透析、针剂药物辅助治疗,邓运华的生命延续下来了。但是并发症也随之出现,心脏经常出现衰竭,身体日益虚弱,病情有恶化趋向。主治大夫说:血液透析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照此下去,病人最多活10年,而且生存质量不高。建议肾移植手术。
按部队规定,住院费、手术费由军官医疗保障金负担,除此之外,换肾还需要15万的个人负担费用,而且手术后的三年内,每年需要服用6万元的维持药物,其中大部分无法报销。邓运华再次走到生命的十字路口,钱,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经历了一年亲情、友情的呵护,对生的渴望变得格外的强烈。
与此同时,肇庆军分区官兵也密切关注着邓运华的病情。当得知邓运华正为手术费用而焦虑的时候,司令员周新潮大校坐不住了,专程赶到德庆县人武部,请来有名的双拥模范*李天,连夜召开“救命会”。
周新潮军人作风,快人快语:邓运华的病情,就是和平时期同病魔的一场战争,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军分区家底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分家底一处用。我们决定从牙缝里挤出5万元。
李天*接着说:邓运华在德庆工作期间,是做了贡献的,德庆人民不会忘记。现在他有困难,我们支持,责无旁贷。德庆是山区县,经济薄弱,捐款救人不落后,德庆也出5万。
市卫生局得知情况后也捐了3万。
同时,军分区发出救助邓运华的募捐号召。干部职工你一百、我两百,积少成多,一下子募集到了2.8万元。转业干部王子红、黄波也专门赶回来,为老战友献上自己的一点点心意,有的战士把几十元的士兵津贴也拿了出来。德庆人武部炊事员老何月收入1000元,老婆下岗,《孩子》网络版上中专,是部里有名的困难户,捐款的事大家没通知他。可他自己主动找到*梁道泮、政委吴鉴平捐出50元,老何说话很实在:这个世界上,谁家没有点困难的,只要大家都帮一把,困难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在众多关切目光的注视下,今年9月26日,邓运华等到了相匹配的肾源,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10月12日已经出院回家治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邓运华率领民兵应急分队奋战西江大堤15昼夜,已是浑身湿透,筋疲力尽。此时,他接到电话,湖南老家的房屋被大水冲垮了。
翻开邓运华的履历,其中既有三等功的奖章、军区考核全优的成绩,也有新闻报道、抗洪抢险先进的荣誉,还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工作者的证书。走访邓运华的战友,他病前忘我工作的身影,一幕幕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1998年的特大洪灾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任德庆县人武部政工科长的邓运华,奉命率部分民兵应急分队,前往德城木器厂、新圩让塘围多处西江最危险地段抗洪抢险。
在木器厂地段,邓运华身先士卒,率领民兵扛沙袋,打木桩,加高堤围,昼夜奋战,将饥饿和疲劳置之度外。干得口干舌糙,全身湿透,手上起了水泡,磨破了皮,疼痛钻心。由于多天日晒雨淋,邓运华得了重感冒,整天头重脚轻的。此时他很清楚自己不能休息,因为干部就是榜样,大家都看着他。一时的懈怠和退缩,都可能给西江沿岸的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最危急关头,邓运华接到湖南长沙老家的电话,湘江洪水爆发,家里的房子被冲垮,农田被淹没,父母兄弟等着他这个主心骨回来拿主意。邓运华草草安慰了几句,又扛起沙袋奔向大堤。他很清楚,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当社会和家庭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要舍小家顾大家。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和领导说起家里的事,在大堤奋战15昼夜,*完成任务。为此,民兵应急分队被广州军区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县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邓运华发动干部职工捐献2万元,建丰村10个失学儿童又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1999年至2000年,邓运华担任县人武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组长,挂钩回龙镇建丰村委会,该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思想观念落后,领导班子软弱无力,集体经济一片空白,连办公场所都没有。
邓运华被该村贫穷落后的状况所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建丰村落后面貌。邓运华决定从改善该村集体经济面貌入手,他根据建丰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塘鱼和兰竹,没有资金,他就打报告,找县领导,联系相关部门,硬是争取到1万元资金,他又忙上忙下,带领村民养鱼种竹,如今,建丰村已是竹茂鱼肥了。
在建丰村,邓运华见很多儿童因为家贫而辍学,为此他心里很着急。一有空他就往失学儿童家里跑,苦口婆心劝家长:咱们建丰村,穷就穷在没文化,孩子不读书,就要重复穷日子,一代又一代,建丰村永远也脱不了穷帽子。家长说:邓*说的道理好是好,可是我们实在没钱呀。
看着新学年开学了,又有一批孩子没书读,邓运华急了,他牵头发动人武部所有干部职工搞募捐,很多人都被他的古道热肠所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他个人从工资里拿出1000多元,很快就筹集到2万元,村里10名失学儿童在他的帮助下,又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了。
建丰村委会办公楼的建设,是邓运华挂在心上的另一件事。他多方筹措资金3万元,并且亲自找点、规划、审核、验收,山村里第一次有了漂亮的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