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03: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4:28
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推荐信的重要新已经无需多说,可以说,好的留学推荐信是成功申请的关键所在。在推荐信的写作时要注意避免哪些坑呢?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推荐信第一坑:过分夸大,编造经历。
当推荐人不是业界大牛或行业标杆时,推荐信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走流程/不减分的作用,只需要中规中矩地说明申请人的一些优点,如教授推荐通常重点讲学习态度/学术能力,值得细说的一些点是积极/勤奋/有毅力/求知欲/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很少能够有本科生在科研上做出巨大的成果,所以科研只需简单阐述内容与效果,最主要的是要表现你在这项经历中投入的精力与个人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索态度。重点阐述学习后,可以附带其他方面的优点,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是沟通技巧,也可以是双语驾驭能力),协作能力等。通常推荐信需选取两到三个方面,分段结合具体事例展现申请人的全面素质。研申博/本申博与本申硕不同的是,由于研究生本身应该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博士最看中的就是科研能力,所以这两种申请的教授推荐信需要在科研方面多下功夫,通过语言处理,尽量地展现申请人的综合科研能力,如literature research/data analysis/experiment design/methodology/programming等。
Specific 具体
推荐信第二坑:泛泛而谈,流于表面。
这样的推荐信不仅完全没有个人特色,而且会让审阅人觉得不知所谓。一封没有specific details的推荐信,空有华丽的词藻和喊口号一样的褒奖,只会让人反感。因此,在选取好申请人值得深谈的点后,还要结合相关的具体事例简单阐述,最好能有一些翔实的数据,让人觉得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据可循的,这样既能增强推荐信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还能避免雷同。
Distinctive 差异性
推荐信第三坑:套用模板,雷同度高。
通常来说,一个学校会要求3封(部分学校为5封)推荐信,而中国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替教授/公司领导代写推荐信,所以很可能在风格,语言,内容等方面雷同度很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着重注意内容方面的差异性,每封推荐信除了共性的学习科研能力外,一定要选取不同的优点,以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如在教授A的推荐信中如果说明了求知欲,那么在教授B的推荐信中就可以选取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等优点,而在企业推荐信中则尽可能选择偏职业性的优点,如领导力/执行力/沟通协作能力等。
Concise 简洁
推荐信第四坑:长篇累牍,无重点。
推荐信最好能保持在一页内,每段不要过长,避免使用长复杂句。通常可以选择一封作为主推荐信,篇幅稍长一点,其它的尽量简洁。
Formal 正式
推荐信第五坑:口语化,私人邮箱。
这里的正式除了语言风格方面,还有联系方式,一定要使用推荐人的官方邮箱。部分邮箱会将学校发给推荐人的带链接的邮件标记为垃圾邮件,因此申请人应提醒推荐人查看垃圾箱中是否有校方邮件。而且,由申请人自己代为上传推荐信时,一定要更换IP。
在撰写推荐信时,除了参考以上五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在文章开头(第1段或第2段)说明推荐人与申请人的关系,相识契机,熟悉程度(认识时间长短),如为实习/工作推荐,推荐人应先简单介绍自己(如公司/职位等),如果推荐人为教授,在相关领域学术成绩斐然,可以简略地加以介绍。
2)相对于正面夸奖,推荐人可以选择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同侪比较来体现申请人很优秀,比如教授可以称某本科生的科研热情与能力可以与自己带的研究生媲美。如果教授本身来自不太知名的学校,教授还可以简单说明自己以往的学生去了哪些顶尖学府或者进了哪些顶尖企业,并表示申请人与这些学生能力持平甚至是更优秀,以体现其发展潜力。
3)如果推荐人亲自写,那么申请人应整理自己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推荐人加以参考。如为申请人代写,则应尽量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来思考,选择的事例/细节必须要是作为一个老师能够通过日常学术交流/观察能够了解到的。比如某些学生为了体现自己很努力,就在推荐信中说某某挑灯夜战到5点,这些过程通常是一个老师所不应该熟知的,所以只能转换角度,以成果来侧面反映学生的努力。
4)部分院校在推荐信方面会给出更细致的要求,比如要求内含3个优点+1个缺点,在选择缺点时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性。首先,不能选择一些硬伤(即不可或很难纠正的缺点),如个性缺陷(自私等)。其次,不能选择影响学术能力的缺点,如不爱搞科研,科研能力低等。并且,不要妄想和学校打太极,变着花地夸,比如说申请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习太努力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等。总结起来就是,在谈缺点时,尽量选择对学术能力没有影响且可以改善的方面。比如,在跨专业申请时,可以说明没有申请专业方面的系统化培训,或者缺乏行业经验,但是强调申请人已认识到自己的这一劣势并正通过自学/选修课程/实习/实践课题等方式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