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12: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1:17
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那里生长着根深叶茂、果实累累的可可树。
在此之前,人们发现的最早的巧克力消费的考古证据属于公元400年。
美国研究人员在1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新型分析技术,在陶瓶里发现了制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特有的化学成分特征。
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实 磨成粉,与玉米粉、辣椒粉掺和在一起,制成略带苦涩味的面糊作成日常食品。
到14世纪,墨 西哥人在可可粉里加进糖、香草等调料,配制成一种甜美可口的硬糖,这就是巧克力的雏形。
直至17世纪,巧克力才传入欧洲。
欧洲人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巧克力,并大胆创新,使得巧克 力的口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奠定了欧洲巧克力的卓著声誉,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巧克力输 出地。
在欧洲众多的巧克力生产国中,德国巧克力无疑是极具竞争力的。
德国人凭借先进的技 术设备、雄厚的资金,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巧克力,并畅销世界各地。
而美可馨巧克力就是其中 最重要的代表,正如德国的另一杰作——大众汽车一样,美可馨巧克力以其令人信赖的美好品 质和实实在在的价位,成为世界上销量位居第六的著名巧克力。
巧克力·德国人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输出国之一,每年都要向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40万吨左 右的巧克力。
德国也堪称巧克力的消费大国。
据统计,每个德国人一年要消费巧克力10-15公斤。
在德国的 超市中,常常可以看见国内市场少见甚至没有的500G、1000G装巧克力排块。
美可馨巧克力充 分体现着日尔曼民族的特征:传统、严谨、固执的追求完美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技术的不懈追求 。
美可馨巧克力的创始人英霍夫先生研究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研磨机,大大提高了生产 效率,这一创举宣告了巧克力“机械化生产”时代的开始,也奠定了德国跻身巧克力王国的基 础。
由于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使得美可心巧克力不仅质优,而且价廉。
虽然身为德国原装 进口巧克力,其价位却与国内合资厂生产的巧克力不相上下。
巧克力·吃法 巧克力原先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如今的巧克力虽已随处可见,不再是什么稀罕 之物,但若不懂其吃法、囫囵吞下,那就只能遗憾的说是暴殄天物了。
品尝巧克力,也讲究“ 色、香、味”。
色。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自然其颜色是一种棕色。
若可可脂含量高,颜色就深一些,正如 美可馨苦味巧克力;若乳制品含量相对高的话,颜色就淡些,就好象美可馨牛奶巧克力。
但是 ,千万记住一点:好的巧克力是有光泽的,那起一块优质的巧克力,它会在你的手心中闪光! 不信,打开一盒美可馨巧克力试试。
香。
正如品上好的冻顶乌龙,喝之前必先闻闻那股香味,那种香味会一下子钻入你的鼻腔,萦 绕,继续深入,直至沁人心脾。
巧克力也一样。
懂巧克力的人,一定不会放弃这股香味,因为 在巧克力入嘴之前,这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巧克力发展编年史公元前四世纪,玛雅人开始种植可可树 。
公元前十世纪,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南部到危地马拉的广大区域种植可可树,由于产量小,可可豆在当时作为货币在阿兹特克王国流通。
1502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乘"圣玛丽雅号"第四次登陆美洲,将巧克力第一次带回欧洲。
1527年,赫尔南·科尔特斯爵士正式将巧克力推荐给西班牙宫廷,使之成为宫廷豪华宴会的奢侈品。
1585年,第一批可可豆从维拉克鲁斯(Veracruz 今墨西哥港)远洋运输到塞维利亚(Seville 西班牙港口),拉开了欧洲巧克力贸易的序幕。
1606年,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克来提(Antonio Carletti)从美洲贸易返回,路过意大利,将巧克力引入都灵、佩鲁贾、威尼斯,威尼斯成为巧克力的"圣地"。
1609年,在黑暗的宗教裁判厅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的犹太人避难进入法、西边境的巴约纳,巧克力进入法国民间。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玛丽雅.特蕾莎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缔结婚约,女王将一盒装帧精美的巧克力作为定情礼物赠送给太阳王。
从此,巧克力迅速征服了巴黎和其他欧洲城市,成为欧洲人最喜爱的食品及饮料。
1671年,巴黎巧克力商大卫·凯卢(David Caillou)在干树街(Rue of L'Arbre-Sec)开设了法国第一家巧克力商店。
1657年,法国巧克力商抵达伦敦,在主教门大街(Bishopsgate)和皇后巷小径(Queen's Head Alley)的一间屋子出售巧克力饮料,由此一种新型的俱乐部诞生了,他们被称为"巧克力屋"和"咖啡屋"。
其中最著名的"White's"后来成为著名的绅士俱乐部。
1674年,一家名为"咖啡磨坊和烟卷"的伦敦商店出售一种叫"西班牙糕饼"的固体巧克力。
这种产品的吸引力太大了,使得欧洲的巧克力商竟相模仿。
1765年,约翰·韩农(John Hannon)詹姆斯·贝克博士(Dr.JaBakermes)在麻省的杜尔切斯特(Dorchester)创立美国第一家巧克力工厂。
1819年,让.路易斯·凯勒(Jean-Louis Cailler)在意大利学成巧克力制作工艺返回瑞士,在日内瓦湖畔的Vevey建立了巧克力工厂,并于1830年推出"pure caracas"和"medium sweet"巧克力品种,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王国"的基石。
1824年,约翰·吉百利(John Gadbry)在伯明翰开了一间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饮料和可可;
1831年,阿隆索·纳赫尔(Alonso Nagel)在西班牙第一大港口城市毕尔巴鄂(Bilbo)的阿特苏里区(Atxuri)开设了第一家"蒂奥莎"巧克力商店。
170多年来,"蒂奥莎"球状、三角填芯巧克力块及巧克力糕点、饮料作为巴斯克文化的一种象征延续至今。
1831年,吉百利创立了自己的工厂;1854年,鉴于尊贵品质,吉百利获得英国皇家的委任状-维多利亚女皇的可可和巧克力特别供货商。
吉百利从此名扬天下。
1866年,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配制成功干奶粉,结合同期美国发明的炼乳,诞生了被称为"华贵的彼德"(Gala-Peter)的牛奶巧克力块。
1878年,"雀巢"牛奶巧克力块获巴黎国际展览会金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1912年,比利时人简·努哈斯(Jean Neuhans)发明了带有多种软芯(杏仁、牛轧糖和水果味奶油)的巧克力。
1925年,皮雷斯特·玛氏(Forrest Mars)用不同方法在美国发明了夹心巧克力条,这两种发明产生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庞大的巧克力糖果点心系列。
……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的清朝档案记载,300年前(康熙四十四年),巧克力进入中国。
那么第一块巧克力是让谁吃了呢?
1705年,罗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节多罗到中国传教。
第二年,多罗到了北京,住进故宫。
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非常感兴趣,每有洋人来华,都要接见盘桓一番,了解西方的*和科学技术。
多罗这次到北京,自然少不了接见与攀谈。
七月二日,负责接待照料多罗起居的武英殿总监赫世亨,向多罗转告了康熙皇帝的"意思"。
多罗马上"遵旨",向康熙皇帝献上一些西方的奇珍,其中一个精美的小锡盒里面,装着150块巧克力。
武英殿总监赫世亨模仿西方人的吃法,让工匠打制了一套白银器皿,还用黄杨木特制了用于搅拌的签子。
他从150块巧克力中,精选了50块,放入特种的柳条匣,连同自己的奏折一同呈上。
康熙皇帝将呈上的用具、巧克力和奏折一一看过之后,即命下人当即调制。
只见下人小心翼翼地夹出两块巧克力,放入银罐子里,倒入烧开的玉泉水,加上糖,稍适搅拌,又倒进一个双耳玉龙杯。
顿时,一股奇异的香味儿弥漫了整个房间,连门外的小太监都不住地咽口水。
康熙皇帝拿起杯子看到里面的黑汤,不觉皱起眉头。
闻了闻,拿到嘴边抿了一小口:苦中带涩,涩中带甜,这算是什么味道?周围的人看到康熙皇帝皱起眉头,都不免有些紧张。
待看到他又喝了两口,若有所若思地点点头,嘴角显出一丝笑意,才如释重负。
"原来洋人每天就喝这东西,哪里有我们的龙井茶好喝!啊——哈哈"康熙皇帝爽朗地大笑起来。
周围的人也跟着附和、跟着笑。
"不过,洋人喝这东西必有道理……"康熙皇帝拿起赫世亨的奏折看了看,随即提笔批示道"言味甜苦属热,但未写有何效益,治何病,殊未尽善,着再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