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05: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0:41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叶)。
在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汇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中国传统文化和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交汇。第二次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中国文化和欧洲西方文化的交汇。
汉唐佛教文化交流:
汉朝后期,在社会*上,宦官外戚斗争为患,天灾时起,黄巾起义,军阀混战而民不聊生;在学术上,两汉儒家困於「经学考据」、「谶纬合流」而抑郁难抒。因此平民、士子在长期生活悲苦、心灵困顿之时,佛教的无常及因果观,纾解了他们的情绪。
而方等般若的精深更启迪了他们的思想。所以,到了汉末三国时代,佛教逐渐由上层遍及民间,由少数人逐渐扩展到多数人,弘化地区也由洛阳、长安往南方开展。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和南亚次*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2、交汇兴趣起广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
3、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进行当中。
4、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关于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以来出现的诸种问题目前仍在讨论中,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构建也正在进行,但中国文化走综合创新的道路是必然的。
处在历史重大转折关头的当今中国面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新的历史挑战,客观上需要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为依托,实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建立起一种既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