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驾崩后,嘉庆如何环环相扣,在十五天时间里扳倒和_?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4 23: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1:44
在十五天时间里,手法凌厉,宽严适度地扳倒和_,是嘉庆帝王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作为君王*家惟一的杰作。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在乾隆死日亲政,这意味着他彻底摆脱了“儿皇帝”的困境。
乾隆做太上皇那四年,依旧牢牢把持着实权,和_依仗乾隆的宠信,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进行了诸多“顽抗”。
为了今后能继续生存下去,立于不败之地,在乾隆当太上皇的那四年时间里,针对嘉庆,和_主要使了这么“四手”。第一手,紧紧依靠太上皇乾隆,巩固他作为权相的权威和实力;第二手,抓住可以利用的机会,试图讨好嘉庆,改善与嘉庆的关系;第三手,献媚的同时,和_仍不忘寻机*嘉庆的权势;第四手,极力防止嘉庆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尽力*嘉庆,培植任用亲信,是和_处心积虑,下功夫的重点。
嘉庆即位时,他时任广东巡抚的老师朱_上了一道表示祝贺的奏章。和_以朱_上奏祝贺别有用心为名,到乾隆那里告状,但因为理由牵强,乾隆未予理睬。
嘉庆元年,乾隆准备召朱_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_抓住这个机会,又到乾隆那里告阴状,说嘉庆借机笼络人心,把太上皇对朱_的恩典,算到了自己身上。
这一次,乾隆起了疑心,生气了。他问军机大臣董诰,该如何处理?董诰跪地劝谏:“圣主无过言。”乾隆这才作罢。
但和_依旧没有放弃剪除嘉庆臂膀的企图,经过不断地对乾隆施加影响,朱_最终没能进京,而是从两广总督降为了安徽巡抚。
除了处心积虑地打压朱_,和_对嘉庆本人也有暗中监视之举,他曾将亲信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是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
嘉庆二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逝,和_只知进,不知退,趁势又占据了领班军机大臣的位置。
因为有这一系列的布局,加之没能看透嘉庆表面虚弱下的韬光养晦,和_一度认为嘉庆亲政后,多半不敢动自己。
殊不知,他不仅高看了自己,也轻看了嘉庆,更作茧自缚地忽视了皇权的厉害。
乾隆驾崩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_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理安徽巡抚的朱_来京供职,这其实是对和_的牢笼。
正月初四日,也就是亲政的第二天,嘉庆发布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了和_死党福长安军机大臣的职务,与此同时,嘉庆命和_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这个动作下去,和_不仅被剥夺了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实权,而且与外界的联系全部被切断,实际就是遭到了软禁。
正月初五日,嘉庆又祭出一个动作,暗中授意给事中王念孙等*上奏,*和_弄权舞弊,犯下大罪,这其实是吹动手的号角。
事态发酵两日后,正月初八日,嘉庆动手了。他先是发布两道上谕:一、从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奏报皇上,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知军机大臣;二、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磷等分别执掌军政大权。
将朝政完全掌控在手里后,正月初九日,嘉庆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_、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并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等人,即刻查抄和_家产,并会同审讯。
正月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_大案。
同样在正月初十日,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即宣布和_二十大罪状,并以此大造必须严惩和_的*。
直隶总督胡季堂率先表态,他在奏章中指责和_丧心病狂、目无君上、祸国殃民、贪黩放荡,请求将其凌迟处死。
嘉庆当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讨论直隶总督的建言,若有不同意见,可自行上奏朝廷,这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表明态度。
至此,和_已是待宰肥羊,在劫难逃了,就看嘉庆如何痛下杀手了。
必须承认,在诛杀和_一事上,嘉庆很老成,很有策略。
正月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一致奏请将和_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谕示,和_罪有应得,但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
对于为何要在大行皇帝大丧期间惩治和_,嘉庆给出的说法也很讲究。嘉庆说,和_得罪的是先皇,为行孝道,所以要在皇父大丧期间,处治这个先皇的罪臣。
另一可圈可点的是,和_被诛杀后,嘉庆及时收手,没有搞株连。和_的亲信,除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给予处分外,其他由和_保举升官者或给予和_送贿者,概不追究。
嘉庆宣谕:“凡为和_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
因行动迅捷,宽严有度,嘉庆诛杀和_后,天下人心颇为平静,朝堂上也未生出波澜。
但从嘉庆公布的和_二十条大罪看,尤其是第一条大罪:在乾隆宣布皇太子的前一天,和_曾送嘉庆如意以示拥戴之功,嘉庆绝非雄主。
此罪顶多算是和_有投机献媚之举,其心不能算恶,既没背叛君王,也没反对社稷,而嘉庆却拿来作为开头第一大罪公布,为此有人评价说,嘉庆终究是个平庸的皇帝,有手段,却没有大的帝王格局。
另一说明嘉庆没有雄主之资的是,不搞株连,固然对收拢人心、稳定朝局有益处,但一味将之视为个案,也是嘉庆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现,他没有借和_的人头来革新朝政,更没有借和_的人头来开创新朝新气象。
至于嘉庆为什么要急不可耐地诛杀和_?历来有几种说法:一、扳倒和_,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_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二、借和_的人头来缓解因白莲教激化的官民矛盾,有杀和_以谢天下的用意;三、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_的权高震主让嘉庆不得不亲政就诛杀,嘉庆说过的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一点——
“朕若不除和_,天下人只知有和_,不知有朕。”
这大概是和_必死,而且必须速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