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27
因为会之其所好乐而辟焉,行为会出偏。
因为人的各种谬误都是来自好乐。一般人看待事情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喜欢的就大加赞赏,眼里全部都是优点,甚至爱屋及乌,就是喜欢到了连缺点都看作是优点。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保持中正理性的心态?有句俗语说“爱情使人盲目。”
偏爱什么都使人盲目。有些小粉红盲目的爱国,看到有人受到公权力的祸害也视而不见,对同胞的苦难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落井下石,盲目已经成为了作恶的借口。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就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强大去*其他民族和国家,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大学》作品鉴赏: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只有这样,他们无生产能力的剥削生活才能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