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跪求修改病句(教我如何判定病句和修改病句),越详越好,多多益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9 09:4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8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不合逻辑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三、修改符号:
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改。
五、实战演练:
(一) 修改下面病句:
(1)小明给母亲写信说:“他在这里一切都很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
(2)通过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3)朱德出生在劳动人民家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能吃苦。
(4)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5)上海科技开发公司聚集了一批水平上乘、技术精良的专业化队伍。
(6)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赠完为止。
(7)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8)人们很难想像一个不关心他人痛痒的人能否写出感人的作品来。
(9)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0)这*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11)他家的菜地里共生产了茄子、冬瓜、西红柿共计1200多斤。
(12)为了写好这篇通讯,他深入了解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
(13)听了科学家的报告,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14)一进教室,只见全班同学正在进行读书,一位女教师在进行巡视。
(15)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16)王大海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7)大家认真地讨论了今夏课外游泳运动训练。
(18)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19)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道数学题是不难做出来的。
(20)张勇是个好学生,谁都不会否认他能做出这种不文明的事情。
(二)、修改下列语段。
1、人们都知道,鸡、猫、狗等动物和人身上都是热气腾腾的,蛇身上却是冷冰冰的。前者叫“变温动物”,后者叫“恒温动物”。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要消费体内的能量物质来惟持。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只要猪每大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质,那么,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2、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林非的发言赢的了同学们热列的掌声。
3、音乐是我至爱的饮料,告别一天,带着一身的疲备离开学校,难免头昏脑涨,此时,回到家中,我总会轻扭录音机,静静地品赏那来自远方的自然之声:溪水潺潺地流淌,在低声地吟唱小鸟,绿茸茸的小草在窃窃欢呼,还有那野花星星点点的在欢笑,我完全走入了大自然的怀抱。陶醉在深深地音乐世界之中。
4、小明晚上学习到九点。感到有些劳累,正好电视台正在转播世乒赛绝赛实况。他钢打开电视,妈妈就走过来,愤怒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看电视!”小明回答:“妈,你嚷什么!学习要讲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学习累了,想看看电视松驰一下。再说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对我难道不是一种鼓舞吗?你说对吧!
5、我最爱戴的是小山鸡。你看,小山鸡那尖尖的小脑袋上,长着红红的鸡冠,像一枚盛开的鲜花。它在笼子里不时地抖抖美丽的羽毛,似乎在跟人们比美,又仿佛在给大家天堂那精彩的节目。
6、张小强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学习非常刻苦。他在学习上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做法。早晨,他总是起得很早,穿好衣服,就到操场跑步。锻炼之后,他抓紧时间读语文,背英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晚上,他经常做大量的数理化习题,所以,一般的题目都难不倒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的完成,做作业一点儿也不马虎。遇到难问题,他不耻下问,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讨论,直到弄懂为止。他还常常帮助同学学习上的困难,从不嫌麻烦。有一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课,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7、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早晨,我本来还想多睡会儿赖觉,不料早晨7点多就把我从睡梦中拖了起来,我还是不起来,这时,我妈妈就火了,她随手拿了一把尺,再我的*上拍了拍,我感觉到她拿了尺没什么好事做,一下子爬起来,人虽然是起来了,可是我的眼皮还直往下垂,我也不知道怎么穿衣服的,裤子都穿反了。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考点例析:
(一) 常见病句类型
(1) 用词不当:
①感*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 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 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 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7) 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二) 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则)
1. 检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强化练习:
1. 在优裕的家里,子女一切得来容易,因而所以难以与长辈沟通。
2.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3.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4. 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5. 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6. 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和中学生。
7. 桔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8. 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9.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10.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11. 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12.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13.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14.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5.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16.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1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18.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19.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20. 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21.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
22. 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
23. 《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24. 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
25. 张大爷的头上头发全白了。
26. 我跟他在同一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28.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29.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0.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1.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我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3. *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34.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5.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36.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37.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8. 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39. 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0. 在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
4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4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表现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3. 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9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9

修改病句方法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病因与例句
一、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改为:他跳下池塘,游了过去,很快就到了池边。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三、不合逻辑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1、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2、谓语同宾语重复 3、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4、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5、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2 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修饰语残缺 5、中心语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1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语) 1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时间)
一、词语错用
(Ⅰ)名词误用: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动词误用: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形容词误用 :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Ⅱ)数量词误用: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Ⅲ)副词误用: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Ⅳ)介词不当: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Ⅴ)助词误用:1、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Ⅵ)连词误用: 1、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Ⅰ)词义误解: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Ⅱ)词义轻重不当: 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词义范围不当 1、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1、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Ⅰ)错用关联词语 :1、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Ⅱ)滥用关联词语 :1、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Ⅲ)缺少关联词语: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Ⅳ)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Ⅴ)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20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改为:他跳下池塘,游了过去,很快就到了池边。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不合逻辑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9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不合逻辑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三、修改符号:
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改。
五、实战演练:
(一) 修改下面病句:
(1)小明给母亲写信说:“他在这里一切都很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
(2)通过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3)朱德出生在劳动人民家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能吃苦。
(4)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5)上海科技开发公司聚集了一批水平上乘、技术精良的专业化队伍。
(6)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赠完为止。
(7)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8)人们很难想像一个不关心他人痛痒的人能否写出感人的作品来。
(9)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0)这*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11)他家的菜地里共生产了茄子、冬瓜、西红柿共计1200多斤。
(12)为了写好这篇通讯,他深入了解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
(13)听了科学家的报告,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14)一进教室,只见全班同学正在进行读书,一位女教师在进行巡视。
(15)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16)王大海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7)大家认真地讨论了今夏课外游泳运动训练。
(18)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19)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道数学题是不难做出来的。
(20)张勇是个好学生,谁都不会否认他能做出这种不文明的事情。
(二)、修改下列语段。
1、人们都知道,鸡、猫、狗等动物和人身上都是热气腾腾的,蛇身上却是冷冰冰的。前者叫“变温动物”,后者叫“恒温动物”。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要消费体内的能量物质来惟持。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只要猪每大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质,那么,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2、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林非的发言赢的了同学们热列的掌声。
3、音乐是我至爱的饮料,告别一天,带着一身的疲备离开学校,难免头昏脑涨,此时,回到家中,我总会轻扭录音机,静静地品赏那来自远方的自然之声:溪水潺潺地流淌,在低声地吟唱小鸟,绿茸茸的小草在窃窃欢呼,还有那野花星星点点的在欢笑,我完全走入了大自然的怀抱。陶醉在深深地音乐世界之中。
4、小明晚上学习到九点。感到有些劳累,正好电视台正在转播世乒赛绝赛实况。他钢打开电视,妈妈就走过来,愤怒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看电视!”小明回答:“妈,你嚷什么!学习要讲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学习累了,想看看电视松驰一下。再说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对我难道不是一种鼓舞吗?你说对吧!
5、我最爱戴的是小山鸡。你看,小山鸡那尖尖的小脑袋上,长着红红的鸡冠,像一枚盛开的鲜花。它在笼子里不时地抖抖美丽的羽毛,似乎在跟人们比美,又仿佛在给大家天堂那精彩的节目。
6、张小强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学习非常刻苦。他在学习上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做法。早晨,他总是起得很早,穿好衣服,就到操场跑步。锻炼之后,他抓紧时间读语文,背英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晚上,他经常做大量的数理化习题,所以,一般的题目都难不倒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的完成,做作业一点儿也不马虎。遇到难问题,他不耻下问,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讨论,直到弄懂为止。他还常常帮助同学学习上的困难,从不嫌麻烦。有一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课,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7、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早晨,我本来还想多睡会儿赖觉,不料早晨7点多就把我从睡梦中拖了起来,我还是不起来,这时,我妈妈就火了,她随手拿了一把尺,再我的*上拍了拍,我感觉到她拿了尺没什么好事做,一下子爬起来,人虽然是起来了,可是我的眼皮还直往下垂,我也不知道怎么穿衣服的,裤子都穿反了。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考点例析:
(一) 常见病句类型
(1) 用词不当:
①感*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 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 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 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7) 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二) 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则)
1. 检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强化练习:
1. 在优裕的家里,子女一切得来容易,因而所以难以与长辈沟通。
2.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3.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4. 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5. 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6. 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和中学生。
7. 桔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8. 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9.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10.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11. 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12.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13.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14.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5.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16.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1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18.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19.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20. 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21.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
22. 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
23. 《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24. 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
25. 张大爷的头上头发全白了。
26. 我跟他在同一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28.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29.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0.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1.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我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3. *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34.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5.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36.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37.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8. 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39. 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0. 在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
4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4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表现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3. 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9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19

修改病句方法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病因与例句
一、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改为:他跳下池塘,游了过去,很快就到了池边。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三、不合逻辑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1、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2、谓语同宾语重复 3、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4、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5、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2 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修饰语残缺 5、中心语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1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语) 1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时间)
一、词语错用
(Ⅰ)名词误用: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动词误用: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形容词误用 :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Ⅱ)数量词误用: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Ⅲ)副词误用: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Ⅳ)介词不当: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Ⅴ)助词误用:1、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Ⅵ)连词误用: 1、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Ⅰ)词义误解: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Ⅱ)词义轻重不当: 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词义范围不当 1、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1、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Ⅰ)错用关联词语 :1、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Ⅱ)滥用关联词语 :1、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Ⅲ)缺少关联词语: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Ⅳ)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Ⅴ)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21:20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改为:他跳下池塘,游了过去,很快就到了池边。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不合逻辑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跪求修改病句(教我如何判定病句和修改病句),越详越好,多多益善。

1. 语感觉察法:通过感觉察觉句子的毛病,按习惯的说法进行修改。2. 提取主干法:提取句子的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再检查修饰成分。3. 有的放矢法:针对句子中的特定部位进行修改,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等。4. 逻辑分析法: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违背逻辑。二、常见的语病类型 1....

语文修改病句有什么注意点

例 1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句中第二个介词“在”使用不当,应改为“从”。例 2 : 3 月 17 日 , 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关于”应...

中考病句修改练习提供几个病句修改练习及答案 多多益善!

3、由于化疗药物反应,朱鹏的白血球指数比正常值少了三倍.(表示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本句可改为“只是正常值的三分之一”.)4、外电报道:深圳一动物园有人向游客出售活鸡,让他们抛给老虎和狮子活活吃掉.他们呼吁“制止这种残忍的活动”.(两个“他们”指代不同.应把第一个“他们...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多多益善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

求几个修改病句的典型题型

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矛盾)教室里人都走光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概括不准)放学以后,都回家了。(少主语)他大概一定是去了足球场。(矛盾)小红因为没有带雨伞回家,身上就淋湿了。(关联词搭配不当)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是经常用到的典型语病句,也是经常遇到的病句类型。供你参考。

急!修改病句!!!

5 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6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优良传统】,终于夺得了冠军。7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但是收获很大。8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的革命前辈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9 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中考。10 今天,我来到...

教育部近日要求我们的教育质量要进一步改善改善就是修改病句

1,教育部是一个(政府)组织机构,一般提要求,都是以发通知,发文件的形式,不会直接要求。2,要求后面的宾语,应该是“我们”,然后,“我们”再带谓语“改善”(这个句子是兼语句)。3,“进一步”是多多益善,而不只是(稍微)“改善改善”的程度。即便是可能是事实,但是作为指导部门的要求,...

收集病句,收集病句

三、语意逻辑分析法�6�1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一语感,二语法,三顺序, 四逻辑。一.语感审读法(抓标志)二.主干枝叶梳理法主 谓 宾 定状 补, ...

语文病句修改时该注意什么

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是最好的方法。当然你要是不懂语病知识读了也白读,会做语病题的好办法就是多做,多多益善,题型要全面,见的多了你自然就敏感了。定语的顺序:时间,地点,表所属关系,表数量的,限制性的, 描写性的, 表示性质或类别的 ...

修改病句:我们胜利了,大家露出了喜悦的心情。

我们胜利了,大家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喜悦不能形容心情

如何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10句 什么是修改病句 20个修改病句 40个修改病句 十个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的题目 修改病句类型 修改病句的口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华为平板怎么设置防误触模式 食物保存温度范围 汽车空调的作用是什么 汽车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在社会中,女人想要过的更幸福应该学会哪些事情?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习惯 微信人脸识别怎么解除,怎么解绑? b是什么牌子 宝嘉丽品牌简介 宝格丽香水品牌介绍 蝰蛇音效电脑版最佳音效设置(电脑蝰蛇音效完美设置) 精神病有哪些症状? 精神病有哪些症状?精神病有哪些危害? 南充四名精神病人乔装逃院 其中一人是会三国语言的天才疯子 化星小说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神祈txt全集下载 一个电影 说的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妈妈 结局是他妈妈在崖边给他摘果子... 小说名字中有个梵字的 有一部电影 好像有点早 讲述的妈妈是个傻子 跟瘸子爸爸生了个孩子 写... 冥之子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无尽领域》最新txt全集下载 求一对情头是吉尔伽美什和saber的,主色调是黑色吉尔伽美什脸贴着saber... 求这张Saber的大图!! 这是一个saber 的情头,这男的是谁 求金闪闪和saber的情头,越多越好_(:з」∠)_ 模拟人生4病娇特征 玉小龙和齐等闲结局 菲律宾传统兵器介绍 巴龙舞的简介 巴厘岛很多寺墙上前都有重要的神兽石雕,叫什么名字 什么是巴隆皮 正妃和侧妃是表姐妹嫁给了姓萧的王爷的穿越小说 侧妃万万岁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侧妃攻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谁有? 女人对一个人动了真心后,会在哪三方面着急? 广州水警勇救轻生女子,当代人的生活压力到底有多大? 广州水警勇救轻生女子,这名女子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 轻生女被旱鸭子大学生跳水救起,轻生行为是对哪些人的不负责任?_百度知 ... 面试时有哪些行为一看就觉得是黑公司? 深圳市宝安区保安公司是黑公司,太黑了 路宏退出娱乐圈了吗 路宏是怎么进入娱乐圈的 ”心“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加代和向华强谁厉害 向华强屹立在娱乐圈这么多年,是否和他哥哥向华胜有关? 武则天是怎样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一代皇后的坎坷之路 揭秘:武则天登上一代女皇的坎坷之路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出身 女主角言青和顾筱涵的gl校园小说,请求知道书名,谢谢 求 重生后和白富美隐婚了 gl,跪谢 专一gl小说无虐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