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是什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8 11:1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8 15:34
wadl是wald用基于文本的协议描述和基于XMLSchema的数据格式描述来描述应用;为了使用这种基于HTTP的web应用(尤其是使用XML进行交互的应用),WADL被设计用来提供一种机器可处理的协议描述格式。Web应用被定义为一种基于HTTP的应用,它们的交互应该能够被计算机处理。有很多存在的Web站点(比如一些基于HTTP的应用),为了能成功地运用他们,大量的这些站点都需要人来识别它们的功能。
手机,属于移动终端,是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早期因为个头较大有大哥大的俗称,目前已发展至4G时代。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直至现在,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并像瑞士军刀一般功能多样化,并給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手机,又名移动电话,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早期又有大哥大(香港警匪片中的大哥人手一部)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手机分几种类型:2G、3G,目前已发展至4G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12:42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3裂或不裂,近*。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绿色,边缘膜质;花*,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来源】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药材及产销]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选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编辑本段]茵陈的传说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