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20:01
◆ 肖志敏 河北省隆尧县山口校区 05535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达到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的目的:
一、让“情”在阅读中过足瘾
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1、巧用独白,在无字处生情。教师独白时情出于衷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有很强的亲和力,可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在内化教师表达出来的情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个人的情感,甚至有表达出来的*。
2、细心品读,在咀嚼词句中悟情。可抓住文章突破点产生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像喝茶一样,细细品味字句的甘香、苦涩,把自己的心情、情感放进去,感悟语言,体验情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3、拓展延伸,在心灵交流中写情。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一段宁静的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语言、情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二、让阅读期待显现生命力
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阅读期待,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使阅读显现出生命力。
1、创设情境,在期待中“倾听”文本。阅读期待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融,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有效顺应和同化教学内容。
2、调整“视野”,在期待中“叩击”文本。教师可创设多种有效情境,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调整阅读期待。学生则在期待中满足,从满足中走向新的期待,把知识、问题不断纳入期待视野,与文本交往,始终能趣味浓浓地投入到学习中。
3、积淀语感,在期待中“内化”文本。
三、让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
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们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
1、精读。在充裕的时间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认真地读一篇文章,做到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并能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阅读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略读。用较快的速度粗读文章、了解大意。在了解大意后,如对文章感兴趣,再进行精读。
四、让习惯成为提高阅读水平是基石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3、巧运用。在习作、口语交际和日常交谈中,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时记录下来的好词、好句,让知识变活。
4、会圈点。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我们既要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提高,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20:02
从阅读理解层面来讲,基本的要简单理解作品表面上所呈现的意思,知道大概讲什么。我们大多人平时的阅读,大部分都属于这个层面的阅读。深度阅读则是在不断理解作品意思的基础之上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在读文学书籍的时候,通过研究作品时代背景,语言特性,再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等,然后去思考和感悟作品,试图去发现作者想说的意义,这就是一个深阅读的过程。
1、先进行快速阅读。
我在没学习快速阅读之前,通常是以2倍速度阅读(扫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后才放慢一点速度来阅读,对于二次读过发现的精华内容,再进行一遍精读。
在学习了“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之后,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我基本是以每分钟两三千字的速度进行阅读(正常人的阅读速度在200-500字每分钟),所以整体上的效率是提升了很多倍,非常有利于快速抓取书籍重点。现实中,一眼看七八个、十余个文字,也就是一分钟看一两千字、或者一分钟看两三千字,只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一个观点或一本书。
我们前面说过,检查你有没有读懂一本书的基础方法就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本书。简单地读懂一本书就是读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应该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讲得出来的意思是,不能看笔记,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讲得出来,又可以写得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个讲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开始迈进深入阅读的门槛了。
3、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
面对同一本书,每个人能深入阅读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所理解和感悟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阅历、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你让一个小学生、一个大学生、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文盲去思考一个同样的经济问题,他们所给出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深度阅读同样也是一个积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脑袋空空,是没办法深入思考问题的,即便别人告诉你,你可能也无法理解。
4、不会思考?不妨多看看那些名家、高人的书评和解说。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知识的局限、思考问题角度的局限,所以学习别人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红楼梦》一书,很多人看了一遍压根没什么感觉,但当你看了别人的一些书评或者一些解说之后,然后再去看的时候,你的感悟就会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