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0:36
复合钢板一般是将起防腐作用的不锈钢通过爆炸成形压制到起主要承力作用的碳锰钢(国内叫碳钢/微合金高强度钢)表面。
从材料用途的角度而言,复合板的碳锰钢起主要的承载作用,厚度较大;不锈钢起腐蚀防护作用,为较薄覆层。
因此确定RT检测程序应当注重这些特点:应着重检查碳锰钢中破坏承载的缺陷,着重检查不锈钢中可能引起碳污染的缺陷。
1.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图(见图1)
2. 球罐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及其底片评定注意事项 进行内部缺陷检查的射线和超声检测是对焊缝连续性及其焊接质量的一个保证,同时也以此保证球形储罐的强度可以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而不锈钢复合板球形储罐起强度作用的主要是基材钢板,不锈钢覆材一般起防腐蚀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就主要以基材为主,同时考虑到进行内部缺陷返修时会对不锈钢覆材造成污染以及覆层焊接后进行缺陷返修的难度较大等因素,本应用技术将不锈钢-钢复合板球形储罐的射线及超声检测时机确定为基层及过渡层焊接完成后覆层焊接前,经过实际工程应用,在缺陷检出及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和常规球罐一样,为了提高球形储罐安装的射线检测效率,本技术仍采用了γ射线全景曝光法。在射线检测透照时,由于只焊了基层和过渡层,透照厚度的确定不是很准确,这样给射线检测透照时间的计算和底片黑度的控制带来了一些困难。经过试验对比,本应用技术确定了以基层厚度为基准,再加上过度层折合的2mm厚度进行曝光量的选择,所得底片黑度及其像质灵敏度均可达到规定范围内的最佳值。例如,对于Q345容-S31603(16/4)的复合板,在选择其曝光量时以基层的16mm加上折算的2mm过渡层即18mm为曝光量选择的透照厚度依据。同时,在检测结果评定时,依据质量从严的原则,底片要满足的像质计灵敏度值按基层厚度确定,底片评定的合格级别及质量分级也按照基层厚度确定。另外由于只焊了基层和过渡层,且拍片时的过度层为焊接后的简单打磨状态,底片评定时会出现过度层表面的沟纹图形及焊缝处黑度大于母材等影响缺陷评定的因素(覆层未焊接时与焊接后的射线底片对比图如图2、图3所示)。
因此在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底片黑度对于评定的影响 由于射线检测是在过渡层焊接后覆层焊接前进行的,因此,其焊缝表面在检测时低于覆材表面(按照焊接工艺一般低于其2mm左右), 这样检测后的底片在焊缝处的黑度大于覆材部位黑度(常规球罐是焊缝处的黑度低于母材部位黑度),但由于透照时曝光量的选择是按照焊缝的实际透照厚度进行选择的,透照后,底片上的覆材部位显示黑度会相对偏低,而焊缝处的黑度则为评定范围内的最佳黑度,并由此而使得焊缝及其焊缝边界极易区分。鉴于以上分析及工程实际应用,在射线检测的焊缝底片黑度方面并不影响焊缝处的缺陷评定。在评定时,只需注意黑度较大的焊缝部分的缺陷识别即可。
2)咬边缺陷的识别 由于过渡层焊条焊接时的不可在边缘引熄弧特性,其表面会在覆材坡口侧出现下凹,这样检测后的底片显示会出现靠近覆材坡口侧的齐直的黑色线条,即类似咬边缺陷,但由于在后续的覆材焊接时会将其补焊填满,因此在底片评定时除有特别严重的未焊满现象外,此边缘黑色显示可不进行判别。对于基材侧的咬边缺陷则按常规球罐的检测评定方法进行评定识别即可。
3)表面的沟纹图形与缺陷的识别 由于透照前只是对过渡层表面进行了简单打磨,因此会出现影响评定的表面沟纹显示,为了不影响评定的准确性,首先在检测前要检查其过渡层的表面状况,一般要求表面沟纹走向均匀、高低差不大,并无明显的高低突变(尽量圆滑过渡)即可;其次在评定时,一方面要熟悉此处的焊接工艺及其沟纹方向,以帮助识别是否为缺陷还是表面沟纹;另一方面要对不能确定的可疑的沟纹进行现场表面比对,以免缺陷漏检;另外如有黑度变化明显的表面沟纹也要在打磨处理后进行重新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