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集团是做什么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9 09:33
有“富贵病”的上美集团,上市之路任重道远。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国货化妆品企业上市热度不减,继完美日记上市之后,又一家国货美妆品牌向IPO发起冲击。
今年1月,拥有韩束、一叶子等品牌的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美集团”),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最近,上美集团IPO有了新进展,*国际部发布了反馈意见,涉及上美集团就股权代持、化妆品资质及违规被处罚等情况。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资上美集团将用于品牌建设、提升研发能力、加强生产及供应链能力、增加销售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改善数字化及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或收购对业务有协同作用的公司、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时间上来看,上美集团谋求上市已经准备了数年。但尽管如此,其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大规模依赖营销、轻研发以及消费者的不少投诉等等。所以,这“临门一脚”对上美集团而言恐怕也很难迈进去。
高额营销的“富贵病”
相较于上美集团的名声,其品牌韩束、一叶子的知名度似乎更为响亮。早年间,凭借在热门综艺、电视剧的广告投入,一叶子、韩束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化妆品品牌。
财务方面,近三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了稳增长。2020年,上美集团实现收益33.82亿元,同比增长17.6%;2021年前三季度的收益达到25.96亿元,同比增长12.7%。报告期内,上美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2.03亿元、2.48亿元,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14亿元、2.65亿元、2.85亿元。
业绩上升的背后,其与同行间的差距也不能忽视。对比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珀莱雅营收30.12亿元、净利润3.64亿元;贝泰妮营收21.13亿元、净利润3.55亿元;上海家化营收58.30亿元、净利润4.21亿元。
可见,与行业可比公司对照,上美集团的营收规模并不占优势,净利润相较排名靠后,可谓行业内的中等生。
此外,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上美集团所产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25亿元、15.36亿元及11.19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46.1%、45.4%和43.1%。其中用于营销及推广的开支分别为8.03亿、10.7亿和7.35亿。
对照研发表现,同期内上美集团的研发成本在包含了227个研发员工福利开支及发布新产品的研发活动成本下,研发开支分别为0.83亿元、0.77亿元和0.72亿元,占营收比例仅为2.9%、2.3%和2.8%。
众所周知,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未必具成本效益,还可能会导致未来营销费用大幅增加。而上美集团高额营销的“富贵病”,使本不出众的盈利水平负担更重。以当前的大背景而言,美妆行业的分化预计将加剧,因循守旧怕只会被加速出清。而加强产研实力,或才是上美集团的破局关键。
补充缺席的中高端品牌
上美集团的前身为“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于上海,2015年11月1日,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产品来看,2019年-2021年前三季度,上美集团的收益主要来自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这三个品牌,合计贡献上美集团总收益的86.6%、91.8%及91.1%。
其中,在2021年前三季度主营结构中,“韩束”以1.13亿元收入占营收比43.8%、“一叶子”以0.64亿元收入占营收比24.9%、“红色小象”以0.85亿元收入占营收比22.4%。
在美妆赛道普遍打造品牌矩阵的当下,行业内多品牌战略已司空见惯。于上美集团而言,除了上述品牌,还拥有花迷、Cosmetea等品牌,覆盖护肤、面膜等品类,只是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尚不出彩。
在产品矩阵中,上美集团也在寻求破局。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公司不断孵化新品牌,相继推出了高肌能等三个子品牌。2022年,公司还将推出三个新品牌。不同于此前韩束等产品主打大众市场,即将推出的三个新品牌都将定位在中高端护肤或母婴市场。
这背后的原因或在于:早期的“微商营销”以及下沉市场的“电视购物”营销,让韩束、一叶子等品牌,缺席了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
可另一边,目前国内美妆高端市场已被外资品牌占据。国内市场排名前三的化妆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而平价化妆品则正面临大撤退的窘境,譬如悦诗风吟关店潮、资生堂出售平价日化品牌等行业现象都是现实的烙印。
产品质量待提升
就发展历程而言,上美集团壮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在2010年,当时微商行业大火,韩束加入了微商渠道。2015年前后,韩束搭建了线下代理+电视购物+电商平台+微商的一整套产品销售渠道。
也是基于过去的销售方式,韩束还曾被外界称之为“第一微商”。但前不久,张庭夫妇TST帝国崩塌事件令外界对于“微商”模式所涉及的税务及法律法规都有较大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股书中,上美集团通篇没有提到任何与微商有关的字样,似乎很想摘掉“微商”的标签。
目前来看,上美集团的销售渠道仍然是以线上为主。招股书表明,上美集团搭建了广泛的零售及分销网络,覆盖多个线上和线下渠道。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线上渠道的占比分别为52.4%、75.2%和72.9%。
当然,这也意味着公司线下渠道的力量正在被削弱。2019年至2021年9月末,线下零售商及分销商带来的收入占比从45.7%降至24.2%。2019年该项收入金额为13.14亿元,到2020年末下降至7.7亿元,几近腰斩。
单就渠道分配而言,《每日财报》认为,过度依赖线上渠道也潜藏风险。一方面,线上渠道的红利期正在消失,当中国网民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电商流量或也将触及“天花板”,其实从近期各互联网电商表现就足以了解。
另外,某种意义上营销+产品质量+消费者口碑,这才是一款产品的真正成功与综合实力的体现。但上美集团显然还停留在营销层面,质量和口碑亟待完善。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每日财报》发现,上美集团旗下的品牌都有被投诉虚假宣传,或者使用后过敏,掺杂杂质等产品质量问题。
与此同时,产品质量的堪忧还体现在监管部门的抽查方面。2021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和检验了509家企业销售、生产的1184批次商品,其*有119批次商品包装不合格,一叶子品牌位列其中。
其实说到底,产品质量问题也不乏与重营销轻研发有关。眼下,亟待撕去微商标签的上美集团一方面线上不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线下也难以与宝洁等一众国际巨头抗衡,可谓“腹背受敌”。所以,在该赛道上的优势,上美集团怕难以长期巩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9 10:51
上美集团的研发确实很牛的,在日本、上海很多地方都设置的由研发中心,如果一个集团的研发实力不行,产品不好,根本不会有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