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7:39
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迹象特征不同、时间规律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二、迹象特征不同
1、滑坡
(1)、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①、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②、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③、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④、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⑤、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⑥、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
(2)、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①、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②、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④、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⑤、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2、崩塌
①、坡体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②、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③、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三、时间规律不同
1、滑坡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①、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②、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2、崩塌
岩崩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的规律:
①、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②、强烈地震过程之中。主要指的震级在6级以上的强震过程中,震中区(山区)通常有崩塌出现。
③、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因工程(或建筑场)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土)体的稳定性,常发生崩塌。崩塌的时间有的就在施工中,这以小型崩塌居多。较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④、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水库蓄水初期或库水位的第一个高峰期,库岸岩、土体首次浸没(软化),上部岩土体容易失稳,尤以在退水后产生崩塌的机率最大。
⑤、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崩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8:57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