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学派之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4 18: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0:45
宋秋玲爱自己第493天(12月24日)分享:
据比较权威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心理治疗的学派大约有二百五十种,也许在一段时间里某几个学派消亡了,但又增加了几个学派,所以学派的总数基本维持在这个数字左右。在中国的语言背景下,二百五十不是一个好数字,它经常用来形容愚蠢、鲁莽和不通事理的人。
如果我们相信万事万物都有联系,特别是如果我们相信荣格的共时性的说法,那么经过一番令人头晕目眩的演绎和推理,从二百五十种心理治疗学派的这一事实所能得出的基本结论之一就是,太在乎学派的人都是二百五。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这一推论,在中国漫长而频繁的战争历史中,战争的起因从来不是宗教的或者哲学思想的“学派之争”,这大约就是因为,中国人相信,为学派打仗是傻子二百五才干的事情。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有太强门户之见的人,实在难以生存下去。
我知道,以上说法很难让人信服。说实话,我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除非处在荣格所说的某种“集体无意识”中。但是,有一种看法也许大家都会同意,那就是心理治疗的学派之争,只是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迟早有一天,所有的学派都会消亡,一种超越所有学派的、整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将会诞生。
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跟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传染源”,跟这个“传染源”接近的易感者率先“患病”,这些人又成了新的“传染源”,渐渐地“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现代心理治疗的“传染源”的源头在弗洛伊德那里,在他之后,很多人感染了“弗洛伊德病毒”。一百多年以来,这种也许可以被视为良性的“病毒”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且造成了极大影响。
仍然跟传染病的流行一样,思想的“病毒”也会在宿主的变化中发生变异。在有些宿主身上,病的变异比较小,而在另一些有较大“创造力”的宿主身上,变异可以很大。精神分析“病毒”在克莱因那里发生了巨大变异,大到直接地建构了经典的和现代的精神分析的分水岭。当这个“病毒”从比昂那里出来的时候,变异之大简直让我们都要怀疑它还是不是原来那个“病毒”的变种。
比昂,这位精神分析领域最深刻的思想家,的确已经把精神分析弄得有些面目全非。精神分析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一决定论和潜意识理论,在比昂那里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我们真的可以怀疑他还在不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中。当然,对比昂来说,他也许并不在乎自己的思想的归属和分类,他在乎的是,每个个体的生命的和经验的真实。
比昂的目标是,“基于领悟的个人化行动”,这句话展开了说,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和行动的原则。如果你是一个走进治疗室的病人,你有权利拒绝一切现有的治疗理论,因为那些理论没有考虑你的独特经验,所以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是一个治疗师,你也可以拒绝在你出生之前产生的任何理论,因为那些理论没有涵盖你的经验和知识。归根到底,一个不那么二百五的学派,应该充分考虑到医患双方的独特性,才能使治疗真正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没有加入他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的学术思想,都是没有价值的。毕竟生命是他自己的生命,生活是他自己的生活。
《比昂的临床思想》这本书的中文版,可以让我们较多地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生平和理论。其实两年多之前,我的朋友苏晓波就把他翻译好的这本书的电子版发给了我,直到最近我才有时间仔细读它。读完后很吃惊,这么好的一本书被译出来这么久,竟然没想过出版,晓波的内心已经*到何等淡泊的程度?好在他没有打算继续往更高深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本原文和翻译都堪称优美的书。
比昂是少数喜欢数学的精神分析师之一,所以他的理论使用了很多数学符号。不喜欢数学的读者,大可忽略比昂的这个偏好。当你用你的心去读的时候,那些枯燥的数学符号自然会变成充满情感的鲜活的生命本身。
这个世界上有七十多亿人,二百五十种心理治疗学派实在是太少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学派。在读完这本书、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昂这样一个人走过之后,就实在不太好意思再声称自己是那个学派的了。当然,你还可以这样说:我属于一个学派,但这个学派只有我一个人。
亲爱的,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啦!感谢你的陪伴和支持,明天我们继续分享,期待每天与你的相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