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5 16: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0:31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同时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意味着,*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各银行金融机构将逐步全面进入“利率竞争” 时代。面对这种*环境和经营形势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如何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话题。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使利率水平及其风险、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它是我国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将对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经营成本增加。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是银行存贷利差的逐步缩小,这意味着农信社的经营成本将增加。每年将增加利息支出,如果考虑贷款利息下调减少利息收入,财务成本增加的压力将更大。
2、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机构对优质客户的抢夺将更加激烈。存款方面,目前,各大银行都对利率实行了上浮,下一步,银行之间的竞争必然围绕优质存款客户开展,对优质客户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具差异化的利率*必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同时,商业银行不断向县域和农村地区设点,抢占市场。贷款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收窄后,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大型商业银行将有更大的意愿向能接受更高利率的中小企业放款,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农信社主要的优质客户集中在县域和农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是主要客户,优质客户竞争压力将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步加大。
3、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决定农信社盈利能力的,一方面是客户基础和结构,更重要的还有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将加大,幅度将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资产负债结构的安排,还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都会使农信社不得不考虑利率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逐步增加。
二、当前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之策
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不能逃避,必须调整经营策略,趋利化弊,积极应对。
1、转变经营思想和机制。利率市场化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务进一步市场化,市场环境变化将更迅速和激烈,要求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能随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和正确的决策。目前许多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决策管理部门与市场经营的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经营与管理紧密结合的扁平型经营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紧密结合,使农信社的决策管理部门能与市场融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竞争加剧的趋势,农信社要想抢占市场,获得发展,必须要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将经营模式从获取利差业务模式向开展综合服务业务转化,发展中间业务、电子银行产品等非利差收入业务;将利润结构从利差收入为主过渡到多元化收入为主,分散和转移因利率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开发适合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金融产品。存款业务方面,重点研发具有农信社特色的理财产品;贷款方面,以行业协会、专业市场为突破口,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开发有特色的贷款品种。三是要打造品牌。利用品牌提升竞争力,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要求,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网点标志。
3、培育核心客户群。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农信社要明确战略和市场定位,在“农”字上下功夫,培育核心客户群。对存款客户,要把握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大土地款资金营销,夯实客户基础。对贷款客户,要注重将信贷资源向本地区优势行业以及其他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倾斜,向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倾斜,向城区、城郊结合部、诚信度高的区域倾斜,针对在符合国家产业*的企业不断调整信贷投向,改善客户结构,在“朝阳行业”逐步建立农信社核心客户群。
4、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风险管理理念必须向长期稳健型转变。要提足拨备、控制杠杆,关键是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内在要素,推进RAROC和EVA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二是优化风险管理架构。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架构要向垂直、矩阵式管理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缩短风险管理传导和决策链条,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广泛推广VaR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强化缺口管理机制;要加强利率风险研究和管理,尽快弥补当前风险管理短板。
(作者:饶贵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