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详细的二十四节气歌和解读?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3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已订立。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上古时代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吸收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历法补充。以黄河流域为基准。将一年分割为24段,约15天一个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3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36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些节气,基本上是每十五天都迎来一个新的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孕育着新的生机)
解读:节气歌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节气,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第一个字春为立春,第二个字雨为雨水,依次类推见下二十四节气。
1、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万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这一天是春天的开始。
2、雨水:雨水到了,阳气上升,降雨将多。
3、惊蛰:春雷响起,惊动了世间万物,冬眠的生物将醒。
4、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分,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长夜短。
5、清明:明洁的意思,气温明显升高,各种植物借温暖的气候逐渐生长。
6、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从这一天起,雨水开始增多了。
7、立夏:夏天开始,植物随温度升高而出芽生长。
8、小满:麦粒灌浆饱满,从之一天起,植物成欣欣向荣的景象。
9、芒种:指麦种有芒,是小麦快要成熟的意思。
10、夏至:至是极,是日照长到终极的意思,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11、小暑: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
12、大暑:炎热到了极点。
13、立秋:秋是植物快要成熟的意思,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14、处暑:处是停止,指暑天将要结束,秋天来了。
15、白露:指地面水汽凝结成露,色白又称白霜。是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
16、秋分:秋季三个月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短夜长。
17、寒露:露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18、霜降:普遍见到霜冻,天气逐渐转寒。
19、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冬天开始了。
20、小雪:开始降雪,但是雪还不多,大地开始封冻,积雪不在融化。
21、大雪:雪将由小变大,气温不断下降。
22、冬至:白昼已经短到终极,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从这一天开始昼长。
23、小寒: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点。
24、大寒:天气冷到了极点,是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37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38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天谷,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
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
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
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
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
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
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
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
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
小雪鹅*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
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
大寒岁底庆团圆。
解读: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个节气。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四个节气又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在二十四节气中,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个节气不仅反映出这个节令期间的气候变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仍然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年之中从事农业生产、安排农事活动和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可靠依据。
二十四节气是我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非常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是一部简要而明确的农事历法,它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它将世世代代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服务并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