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0:28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近代思想家、*家、文学家。
个人思想年,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之银塘乡,他的家庭是世代为儒的望族,以理学传家。祖父赞修,道光举人,曾为州学正、训导。父亲达初,早年从朱次琦游学,做过知县。康有为从小在父祖的教育下,学习程朱理学,熟习儒经,涉猎群书,学习时文。他7岁能文,被视为神童。因有志于圣贤之学,又因为他开口不离圣人,所以乡里都戏称他为“圣人”。康有为17岁开始接触外国史地知识,初步掌握了国际*及世界地理知识。
年,19岁的康有为从师于同县大儒朱次琦。朱次琦沟通汉学与宋学,而直溯孔子,自有一套教学体系。除教授生徒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词章之学外,又注意学生孝悌、气节、气质、威仪等品德修养,“一时咸推为师表”。康有为从朱学习三年,思想颇受其影响,也为学业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几次应广东和顺天乡试,落第无名。数次北京、上海之行,他目睹清*的*统治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亡,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地流露出要求改革的愿望。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以后,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刺激下,康有为开始接触实际*,并以自己学习所得教授生徒和著书立说,扩大影响。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开万木草堂,讲义理之学、经济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从学者日益增多,有韩文举、梁朝杰、麦孟华、徐勤等,而陈千秋、梁启超为学长。
公车上书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春,康有为与梁启超一同入京参加进士考试,正值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订定和约,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各省入京会试的举人情绪激烈。先有广东梁启超等联名数十、百人到都察院上书请代奏,各省分批继之,但毫无结果。于是康有为复做其事,以一天二夜草疏万数千言,“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合十八省举人集议于松筠阉,参与上书联名的共1200余人,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是近代一次带有群众性的*运动。“公车上书”后不久,康有为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同年五月和六月。他连续两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迫切性,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光绪帝感到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有利于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因此非常重视,命令将康有为的上书抄送慈禧、军机处和各省督抚。从此,维新派开始取得皇帝的支持。
年春夏之交,变法与反变法,以及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帝党”和“后党”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光绪帝决定利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来推行新政。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光绪帝推行的新政,触及了后党的切身利益。从新政开始推行时起,慈禧就令荣禄等部署兵力,准备政变。9月21日,慈禧囚禁了光绪帝,重新“训政”,下令搜捕和*维新派。康有为已于20日离京赴沪,在英国保护下逃往香港。维新运动宣告失败。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海外,在他的晚年决心保皇,思想渐趋保守反动。
年康有为回国,1927年病死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