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2 20:0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1:54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是: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以下是关于各个过程的具体内容:
1、意图阶段:意图就是动机,即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直接对物质材料感兴趣,还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是制作一件观赏品,还是制作一件实用品,因此意图的出现既是创作的前提,也是创作的开端。
例如,当发现儿童在很专心地用剪刀进行随意剪贴时,如果走近询问其制作的是什么,他不会立即答复你,因为这阶段的孩子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多半都没有预先的目标,相反他可能会拿起自己的手工作品仔细端详一下,然后再根据联想命名告知其创作意图。
2、构思与设计阶段:构思即立意、创意,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手工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成品效果、性能等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的过程,这是一种实现创作意图的形象思维活动,也是作为手工创作活动核心环节的心理活动过程。
例如,在手工创作泥塑时,儿童想制作一只恐龙,首先他会在头脑中搜寻、选择看过的或知道的恐龙表象,接着选择他所喜欢的恐龙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与重组,最后筛选最佳方案,因此他可能会塑造出长脖子的三角龙或是带刺的梁龙等。
3、制作与装饰阶段:制作是借助人的加工技巧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变材料的形态,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施工过程。
制作的方法大致有3种:一是利用原材料直接加工成型;二是把原材料裁切成零部件,再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组装成型为成品;三是通过中介环节(如制作模具)来间接成型,儿童与*手工制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幼儿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及*那样的灵活与精确、精细。
以上就是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具体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1:54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