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1:5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许多企业的经营者都在思考如何在市场中表现出自身企业独具个性的差异化的气质,是推动品牌形象设计脱离“广告公司”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和产业链的充分条件。自2005年起诸如百事可乐、肯德基等在内的世界500强品牌相继更换其品牌形象。同样的,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在更换标识,其中吉利汽车、劲霸男装、国美电器等知名品牌以及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几大知名机构也都在竞相“换脸”,以此凸显自身独具个性的品牌气质。由此可见品牌形象在企业经营者心中的地位正日益提升。
今日,当企业经营者们以“BIS”(品牌形象识别设计Brand Identity Design)代替以往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作为企业品牌的战略而管理时,意味着90年代“模板化”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带着冷漠的面孔离我们而去了。在如今10倍速资讯的时代,市场更在意“品牌”的亲和互动及实际利益,而不再是“企业强权”,“CIS”工业复制时代的企业以强势沟通手段——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企业标志的做法早已令市场厌倦。今天的消费市场,品牌所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可”,这一点,“CIS”缺乏情感的沟通方式对其*为力,它“以企业意志为中心”的观念正在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顾客说了算”。
今天的品牌命运由市场一手主宰,而不是企业的经营者——这一事实激发了“BIS”(品牌形象识别设计)从90年代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脱颖而出,并促使品牌形象设计工作者去建立更符合消费市场心里模式的品牌模型(如下图,“CIS”与“BIS”的区别)。
2000年起,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带动及国内大型企业的改革重组的市场需求,促使了一些设计机构从广告公司中分离出来而从事专业的“CIS”设计,即为各大型企业设计形象识别系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重机、国家统计局等“国”字辈的大型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完成了企业形象的塑造。上文谈到,不到10年的时间里,“CIS”便带着冷漠的面孔离我们而去了,取而代之的“BIS”将更符合消费市场的对品牌的诉求。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植*,使得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正处于转型换代的提升期,企业品牌形象的包装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的价值,国内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甚至许多“国”字辈的大型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也纷纷“改头换面”,或者推出个性鲜明的下属品牌,中国电信的“天翼”,中国联通的“Wo沃”,以及中国移动的“G3”。
在国外,品牌形象识别设计行业已日趋成熟,以美国(朗涛Landor Associates)、英国(Brannion、Interbrand)及日本(NDC)三国为首的品牌形象设计机构正带领着整个行业飞速发展。而国内以正邦(北京)、东道(北京)、陈绍华设计事务所(深圳)等10余家设计机构还在逐步从“CIS”转型为“BIS”。在国内品牌形象设计行业作为尚处于发展阶段,有的目前还寄生在广告公司下或挂着“文化传播”的名义进行机械化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