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内容.感想急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8 03: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4:44
颐和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是我国造园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读了课文我心中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国的古代文化多么灿烂,能工巧匠们多么智慧。我们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长城等古迹同样疼感悟到这些。若有机会,我一定去一些知名的地方去参观旅游。我要告诉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意思相同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4:44
颐和园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颐和园作为名扬海内外著名的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真是游人如织呀。但现在经常来这里的当地北京人据说是不多了,都是外地和外国人。因为人太多,太闹。当地北京人要么呆在家里享受难得的休息,要么就到周围的农家乐。
说起*十年代,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没有旅游意识和条件,同时也没有假日经常和旅游经常一说。那时节假日人也很多,但还没有到爆满的程度,平常休息日去游玩,还是比较轻松和惬意的。可能现在大家节日旅游都有一个感觉,到哪都是人,跟逛闹市似的,完全没有了赏风景,品文化、读历史的心境。
在北京上学期间,颐和园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蓝天绿水,红砖青瓦,长廊的画卷常常留恋许久,昆明湖上泛舟常常让我陶醉。对文物历史知识我是欠缺的,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最喜欢的就是划般,昆明湖上留下了我大学同学和外地来北京游玩同学的青春身影。
十月一日,从天安门下一站坐了二小时车,走走停停地来到了颐和园,来的路上是车堵,到了这里是人堵,哪里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
我们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先进了新建的仿清苏州街,然后登上了佛香阁,经过长廊,在长廊想静心品画是不可能了,人挤人,没有停留的地方。到了文昌院,差一点走出去了,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棱,又找见了出口,到了昆明湖边。
尽管休息了几次,还是受不了了,瞅了一个机会总算坐上了一个湖边的椅子。看着湖中荡漾的船,望着身后的人流,开玩笑说是不是去不了天安门广场的人都跑到这里来了。
在十七孔桥赏景,天已经昏昏暗了。游人还是很多。我们要出门的时候,已经二十时了。
一些朋友想看我拍的颐和园风景,可能看后感觉我拍的很差,说实在我真的没有办法。一是水平很差,二是拍摄的环境实在拍不出我们普通人感觉好一点的像片。不是说人多,而是说的天空环境。有太阳,但天是灰尘尘的,站在佛香阁上,看昆明湖是灰尘尘的一片,依稀看见小船,完全没有以前蓝天绿水的感觉。在北京看新闻,说北京九月份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好象达到了二十七天,是历史最好水平,作为我们在新疆见惯了蓝天白云绿水和明媚的阳光的人,对这样就算好实在不敢恭维。
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任重道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4:44
颐和园第四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了 万寿山的高大壮观,鸟瞰颐和园颐和园全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