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1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02 02:53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3:32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桃花诗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脍炙人口。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是飘逸潇洒,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他消极避世,悲观无奈之余的感情寄托。不管是那一种,这首诗里溢出的闲情雅致是足以让我等倾倒的。 那么唐伯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这首诗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试想像一下,浪漫缤纷的季节里,桃花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少了哪一种色彩,都会显得孤单,都会有几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为她七彩的颜色和个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执著吗?清新固然可人,但绚丽同样惹人垂青。一个失意但风情仍然的文人,倚于桃花树下,身影随桃枝晃动,或不时轻步桃花丛中,手提酒壶酒杯,饱餐秀色,安静而又闲适,又放荡不羁。这种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为。那么与唐伯虎的生活经历联系一下,也不难看出,到如此境界还能这样超凡脱俗,也确属不易呀!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才华横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一名案首,参加乡试,又中解元不料会试时却因牵连科场冤狱,无端受到牵连,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有人说这时的唐伯虎对红尘心灰意冷,产生了远离尘嚣的念头,但终不能舍弃,只好忘情于桃花,选择了消极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其实不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心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圣贤守世之道,唐伯虎当然也没有逃出这个思想的局囿,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失意于仕途的唐伯虎,对现实无能为力,这也是古代文人的共同之痛,但又不甘心,种种无奈交织于胸中,他能做到独善其身当然是最可惜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最可怜的选择。桃花艳丽娇媚,但是她所透露出的多情也许最能说出唐伯虎的心境吧!自建桃花阉,种上些许桃树,寄情于在桃花林的宁静,但也时时见桃花的多资多彩,这是矛盾的结合,也是诗人的感情之结,到底难以适怀呀!不要看写得很平静,用桃花换买酒的钱,喝醉了就在桃花丛中睡,酒醒了就坐于花前,赏心悦目,悠闲自在;但后面写的应该是一些感怀吧,“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虽然说是只愿天天以酒买醉,相伴着花开花落,只一心想着过这种日子,虽然平凡但不失惬意,就是不愿在达官贵人面前弯腰。可以说是一种气节,也可以说是一种酸楚,这与他多次入仕联想起来就很明白了。“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几句诗说出了诗人心中平实的胸襟,你富贵我贫穷,各不相干,你有你的娇奢淫欲,我有我的酒盏花枝,但是两相比较,我在天堂你在地狱,你成天忙于用心于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闲得很。到这里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渊明那种归去来辞中的欢快之情,却与阮籍穷途之哭有同种情怀但有不同表现,但诗人还对红尘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会有很长时间的堕落,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文人总是心怀“治国、齐身平天下”的抱负,但他们的远大理想总是与现实产生很多冲突,虽然感悟是很多,诗人的博闻强识和复杂的感悟到底使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时不予他们;可能诗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茧自缚之感,但总是想找一个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广大的民众尽一点绵薄之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有知音,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有他们的狂傲和疯癫。“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结果总是让人郁闷的,苦闷的诗人也只有用富有的才华和无尚的灵性道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就是在诗情中把持自己,这也保持了自己,不至于走向精神的孤凉和感情的荒原,最后只能得一片净土,了却一生,“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做不成豪杰,也可能没有花没有酒,但还可以用情于桑梓,独享这田野之趣。 唐伯虎选择了远离尘世,与桃花为友,但仍心存天下,矛盾的心情与对现实的无奈纠集于胸。但仍不可说他是消极避世,悲观厌世,他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这不是出世之人所能的。他晚年信佛,也算是找到感情寄托吧,而桃花只是他抒发胸臆的媒介而已,也是他感情的一种象征,既艳丽又潇洒。 唐伯虎这首桃花诗,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行文的优雅,真切平易,口语化的表述,意境警拔清新,通过对物我一体的尽情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坎坷的感情经历和复杂生活背景,后人读来,余味仍存。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3:30
看这些个够多了吧: 唐伯虎经典诗词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老骥伏枥 天高云淡又经秋,不吝青春吝白头。 年少有为时不待,老来无事岁空流。 太君期颐执军令,姜尚杖朝扶钓钩。 富贵贫穷皆梦幻,沧桑历尽勿须愁。 一生无悔 花落花开花自知,秋来春去恼蜂儿。 寻槐觅桂焉无意,踏蕊啄芳岂有私。 辛苦成甜非自用,勤劳换蜜为人施。 一生短暂倏忽过,化作香魂绕茧丝。 草木枯荣 一行大雁舞长空,去去来来岁岁同; 秋去羞看正月雪,春来喜弄三月风。 江南犹是千川绿,塞北已然遍山红; 草木枯荣归万象,人生皆在转轮中。 花映晚霞 九月黄花映晚霞,满仓稻谷喜农家。 三秋寒露摧红叶,一季骄阳照碧华。 老骥不嫌征路远,桑榆怎叹日西斜。 苍颜笑睹西山景,莫学无知井底蛙。 鸿雁传书 雁落笺开脸漾春,含羞带笑恼还嗔。 怎知两载相思日,想煞三秋梦里人。 晨对妆奁愁掩面,暮观锦帐泪湿巾。 抚胸一纸红书暖,喜盼君归醉绿茵。 醒世名言 西湖美景共君游,利禄功名不必愁。 海阔天空千怨解,知足常乐百愁休。 粗茶淡饭代良药,性善心诚消患忧。 补路修桥添福禄,一杯浊酒醉红楼。 笔回落花 无奈秋风子夜吹,残花败叶梦中遗。 满腹尽是沧凉事,颓笔难填婉约词。 今望群芳随季去,期眸草木再荣时。 步诗三十愁千万,苦辣酸甜我自知。 自古才子多情郎, 才品粗犷豪气放。 此君才宽无人匹, 只惜生逢不恰时。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息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伯虎诗词愤嫉俗, 可叹人鬼各疏途。 本想向君多求教, 怎耐世人多糊涂。 伯虎生性本不俗, 琴棋书画不服输。 后人也想得其务, 不想本身难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