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和"姜活"的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2:45
姜活
产地: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姜活 Notopeterygin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 及宽叶姜活 Notopteryiginm forbesii Boiss 的根茎及根。主产於中国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
春及秋季采挖,乾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
散寒祛风,胜温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於风寒感冒,头痛身疼。
姜活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散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姜活汤;
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蒿本、川芎等药,如姜活胜湿汤。
姜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能去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为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
用量、用法:
3-10 克。
使用注意:
姜活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不宜服。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现代研究:
姜活含挥发油、Beta-谷甾醇、欧芹属素乙、有机酸及生物碱等。
姜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姜活水溶部份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挥发油亦布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羌活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中药、药材、药用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羌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叶皆有毛。常紫色,有纵沟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两侧成膜质鞘状,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二回羽状*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最下一对小叶具柄;茎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薄,*。复伞形花序,伞幅10~15;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古代以羌族地区出产者为最佳,故又名羌活、独活。传说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又名独摇草。双悬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成翅。花期7 月,果期8~9月。
[药材形状]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等。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长4~13cm,直径 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外皮脱落处呈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放射状裂隙,皮部棕*,可见*分泌腔,习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髓部*至棕*。气香,味微苦而辛。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习称“竹节羌”。条羌为根茎及根,呈类圆柱形,长10~15cm,直径1~3cm,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具纵纹及皮孔。气味较淡。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龙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寒湿痹,户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户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作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尽善尽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五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注:姜活与羌活的药理相同,应该是没有区别的,羌活可以代替姜活
川加皮与五加皮是相同的,只不过川加皮为四川产的,产地的不同,药理相同,无区别
莶就是稀莶草的简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0:03
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羌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叶皆有毛。常紫色,有纵沟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两侧成膜质鞘状,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二回羽状*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最下一对小叶具柄;茎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薄,*。复伞形花序,伞幅10~15;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古代以羌族地区出产者为最佳,故又名羌活、独活。传说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又名独摇草。双悬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成翅。花期7 月,果期8~9月。
[药材形状]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等。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长4~13cm,直径 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外皮脱落处呈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放射状裂隙,皮部棕*,可见*分泌腔,习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髓部*至棕*。气香,味微苦而辛。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习称“竹节羌”。条羌为根茎及根,呈类圆柱形,长10~15cm,直径1~3cm,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具纵纹及皮孔。气味较淡。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龙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寒湿痹,户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户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作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尽善尽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英文名】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拉 丁 名】Rhizoma Notopterygii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状】
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痢?/p>
宽叶羌活:为根茎及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8%(ml/g)。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
(1)西北地区尚有以同科牛尾独活属(Heraeleum)多种植物的根作羌活用。
(2)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3)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那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姜活: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风寒湿痹,户臂疼痛。
豨莶草
其他名称:豨莶 火莶 猪膏莓 虎膏 狗膏 火杴草 猪膏草 粘糊菜 希仙 虎莶 黄猪母 肥猪苗 母猪油 亚婆针 黄花草 猪母菜 棉苍狼 粘强子 粘不扎
主要成分:含豨莶苦味质(Darutin-bitter)及生物碱。
性状:茎呈方柱形,多分支,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具纵沟及细沟纹,有明显而略膨大的节,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黄绿色,中空,气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大剂1~2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撤或煎水熏洗。治风湿痹证宜制用,治痈肿湿疹宜生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
是否非处方药:未知
其它:阴血不足者忌服。孕妇及儿童应慎用。
五加皮:别名川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叶(五加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无梗五加
灌木,高至4米。枝上有锥形的硬刺或无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至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8厘米,有不规则锯齿,几*;叶柄长3~6厘米。花暗紫色,几无柄,成密生球形头状花序生于有细毛的短梗上,通常数个生于小枝顶端。果黑色,阔椭圆形,长10~14毫米。花期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③刺五加
灌木,高1米许。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6~12厘米,有双重锐锯齿,上面散生毛,下面幼时沿叶脉有带褐色细毛。伞形花序球形;花紫*;花梗长1~2厘米。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④糙叶五加
灌木,高至3米.小枝细时有粗糙细毛,后变为黄灰色,渐脱落,有粗壮微反曲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几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有细锯齿,上面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数个生枝顶,总梗长1~3厘米,有毛;花梗长8~15毫米,微有毛或*。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⑤轮伞五加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枝和叶柄基部有小倒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掌状复叶,小叶3~5片,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小刺毛,基部楔形或斜形,叶脉上有刺毛,主脉于下面稍突起。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成轮状排列;花小,多数;花瓣5,黄绿色。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内有种子2粒。
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主产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江苏、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此外,五加科下列同属植物的茎皮或根皮,在少数地区亦作五加皮使用:①红毛五加的茎皮,使用于四川,参见"红毛五加皮"条。②白竻的根皮,使用于西南地区民间,参见"刺三甲"条。③乔木五加的根皮,使用于*地区。④蜀五加和藤五加的根皮,使用于陕西等地。
考诸《本草》记载,五加皮当以上述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为正。但市场上使用较广者,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商品习称"香加皮"或"北五加皮"。其性状不同,应予区。参见"香加皮"条。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
《本草述钩元》:"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医林纂要》:"苦微辛,寒。"
⑤《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远志为使。畏蛇皮、玄参。"
②《本草经疏》:"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验方》五加皮丸)
②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③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④治鹤膝风: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五加皮酒)
⑤治四、五岁不能行: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一日二服,服后再用好酒半盏与儿饮之,仍量儿大小。(《保婴撮要》五加皮散)
⑥治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皮各一斗。上二味细切,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千金方》五加酒)
⑦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⑧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梅氏《验方新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1:38
中医有羌活,没有姜活。姜活的‘姜’是错别字。但是有姜黄。"莶"是指"豨莶草"。 而不是稀莶草"。 五加皮也叫川加皮,只不过生产于四川,所以叫川加皮。清风滕和青风滕没有区别,清风滕的‘清’是错别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3:29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风寒湿痹,户臂疼痛。
姜活:发散风寒。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997543.html?si=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5:37
没区别,字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