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王安石就起了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2 14: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21:35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王安石的奇怪习惯,是否是矫揉造作,无法断言;但每逢一个人对某一事做得过度,人总容易怀疑他是沽名钓誉。”“这位“拗相公”不容任何方面有人反对,朋友方面,或是敌人方面。”《苏东坡传》提到苏东坡的传记,或许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该书文笔晓畅,叙述生动,学术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是值得一读的著作。但对于王安石的评价,该书则有失偏颇,导致部分人对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本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一、历任诸州,积累经验“一门八进士”指的便是王家,王安石的家族在六十九年内出现八位进士。其名“安石”也承载了父亲的重望。东晋名士谢安字安石,王安石的名便出自这里。年少及第,在出任淮南签判期满后,朝廷便征召他入京。可是他连辟不就。他历任鄞县、舒州、常州、江南东路。其间只入京为官一次。在当时的人看来,外表本就邋遢的王安石显得更为古怪,更有人猜度他是在沽名钓誉。事实上,王安石是一个天生的实干家。历任诸州,是为了积累经验,他甚至在所辖区域进行了小范围的财政改革。现在看来,王安石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进行财政改革的机会。终于,1058年,朝廷命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而三司主管财政。这一次,王安石欣然接受,入京为官。
二、财政亏空,迫在眉睫此时的宋朝“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养兵、养官、输币、皇室开支、丧葬庆典,开销诸多,而国家财政难以为继。新君即位,面对财政危机,迫切需要改革。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选出一位改革的领头人。神宗首先考虑的是三朝元老富弼,德高望重,但此时富弼垂垂老矣,无心改革。神宗又将目光转向司马光,司马光是当世的士人领袖,作为改革牵头人也十分合适。然而司马光给出的治国纲要是“官人、信赏、必罚”。神宗明白,司马光同样无心大刀阔斧地改革。此时神宗迫切地需要一个锐意改革的臣子。一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使神宗注意到了王安石。第二年王安石被擢升为参知政事。神宗设立了专门的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权力高于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此举自然也激起了满朝文武的激烈反对,触及了官吏的利益。
三,识人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