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故事》:每一栋建筑,都有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0 04: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15
文|弥小木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因为在人类所有各种多少带有实际目的的活动中,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力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
家,意味着什么?最常见的想法,或许就是拥有自己的一间房,哪怕是小小的。《造宅记——建筑师的理想家》记录了其中的一位房主,把几十平米的房子,设计装修得实用、美观又舒适。
纪录片《人生果实》的两位设计师老人,住的房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设计。从一片荒芜地开始,几十年过去,被花果树木所包围。我们的住房,装的是个人的想法;城市的建筑,承载的是不同人的梦想。无论是个人的住房,还是城市的建筑,对于建筑,也许,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了解得太少。
《建筑的故事》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讲述建筑的渊源,与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看完后,关于建筑,也许会有新的体会。《建筑的故事》是由曾获过普利策奖,英国的帕特里克·狄龙所写,他既是建筑师,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所以听帕特里克·狄龙讲述建筑的故事,会有一种特别的历史味道在里面。《建筑的故事》另一位作者斯蒂芬·比斯蒂,他是剖面图大师,热爱建筑与历史,因而在《建筑的故事》,会看到很专业的图片。
之前看过一个搞笑视频,内容是介绍山里破旧老房子,玩笑中了解一点过去的建筑。究竟什么是建筑?《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一书中,提到“建筑”这个词,是源自古希腊,最开始主要指献给希腊神的庙宇。
在《建筑的故事》这本书,就提到希腊的神庙,并且结合图片,展示出不同时期的神庙建筑。看《建筑的故事》,会感受到时代的变迁,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建筑的类别,却逃不开约翰·罗金斯在《建筑七灯》中提到的五种:
1.居住性
2.宗教性
3.纪念性
4.公众性
5.军事性
居住性自不用说,宗教性最常见不过,各种教堂,比如《建筑的故事》中提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如果阅读过里面的故事,对这所教堂,会多了一层认识。纪念性的《建筑的故事》中,提到的左塞尔金字塔。公众性与军事性,也都能在《建筑的故事》中,找到相应的建筑。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不同类别的建筑。
无论哪种类别的建筑,了解的视角不同,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哪怕是小小的徽章。去上海书展的时候,看到上海展览中心没什么特别想法,然而了解到上海展览中心的塔尖,负责人是我国的钢结构大师李瑞骅,对这颗红心多了一份敬意。
看建筑,也许关键在于,我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建筑的故事》从更宽广的视角,去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跟着索引时间表,以及展现的图片,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建筑。
故事有魔力,放在建筑上,也是如此。每一栋建筑,都有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
以前的农村房子,大都是自己造、自己设计。还记得很多年前,爸爸要把房子造成商品房式,几乎遭到了全部人的反对。当时在农村,都是上下楼式。哪怕房子盖起,各种争议从未断过,爸爸依然坚持他的初衷。有意思的是,几年之后,不仅是村里,附近其他村的房子,全都跟着爸爸造的房子款式,建了起来。
多年后,看着房子,回想当年的情形,我打心底佩服爸爸当时的远见与坚定。建筑的某些原则,无论放在何时,都是相通的。远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就曾提出建筑三原则“坚固、适用、美观”。也许,农村跟风造房最大的原因,在于“适用”吧。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建筑三原则,现在看来,并未随着时间而改变。农村小小的房子,说起来都有一个故事,更别提《建筑的故事》中,所提到的建筑。
比如《建筑的故事》中,提到的左塞尔金字塔,造这座金字塔,是因为左塞尔法老,害怕死亡,害怕被人遗忘,想出这样一个办法,让世人铭记,他做到了。又比如巴黎圣母院,承载的是当时莫里斯主教的梦想,当时人们都不相信主教的设想。直到主教去世多年,人们亲眼目睹巴黎圣母院的建成,才相信主教的先见。
听专业的人,讲专业的《建筑的故事》,可以将《建筑的故事》,当成一本故事集来看,只不过看的同时,会了解到专业的建筑知识。
捧着这本《建筑的故事》,思绪颇多,以后看到建筑,会多一份敬畏。有机会,也愿意去了解,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而不是一眼扫过。那样,实在可惜设计师的用心,也浪费一次欣赏的机会。
合上书,拿着随书赠送的书签,感受建筑带来的沉甸感。跟随《建筑的故事》,了解建筑的历史,感受建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