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2 0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7:49
龙胜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属长静都,1952年前属第一区,1952年8月起属第十一区,1958年并入苍城公社,1960年归马冈公社,1961年设龙胜公社,1983年改称龙胜区,1987年撤区改镇。
龙胜圩
古称隆胜墟,建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定名取兴隆之意。清代属长静都,*时期为第一区管辖。*6年(1917年),被土匪洗劫,全墟被毁。*19年(1930年),重建。该墟地处丘陵与河谷之间,水路可通苍城、鹤洲,清朝已是苍城到鹤洲道路西干线之一的经过之处,*25年(1936年)开筑从苍城到石桥的公路。隆胜墟重建后,呈口字形,周围多是砖木之处,*25年(1936年)开筑从苍城到石桥的公路。店铺多经营油糖杂货、土产洋杂、酒米饼食、咸杂等,集市贸易以农副产品为主。该墟墟期为逢二、七日。抗日战争时期,隆胜成为新兴至苍城肩挑货运线上的一个运点,市场曾兴旺一时,墟内还增设饭店、客栈以招待客商。到1949年10月,该墟店已发展到40多间,墟区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隆胜改为龙胜,1961年设龙胜公社,龙胜墟是公社管委会和区(镇)*所在地。50年代中期开通石桥至黄村公路,先后建设起中心小学,初级中学(称公社中学,前身是农业中学)、餐厅、*饭堂、人民会堂、卫生院等。1979年以后,建设更快,先后建成了工商所、交管站、水利会、邮电所等办公大楼和龙胜中学教学大楼,干部医生教师住宅大楼,又建成了幼儿园,还有农民进墟建设了一批两层的住宅楼和商店;墟南河边兴建一条长堤和安装350米长的地下排水渠,墟旁建有100米长的排水渠;兴建了自来水厂,建有变电站;1986年,将一些旧住宅改建成三层以上楼房,逐步将墟北部和东北部建设为居民住宅区,划出工业区,改造农贸市场和兴建个体商业街,改建、扩建或新建公厕、文体场所、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1989-1992年,又先后兴建了卫生院大楼、教师住宅大楼、中心小学楼、龙胜新桥,整治了龙胜圩下水道,拉设了有线广播电视,投资30万元完成了新墟区首期工程设施。1992年止,墟区面积为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16万平方米,有楼房608幢。
石桥墟
西北距龙胜圩7公里,开平水在墟南经过,三埠至新兴县公路从墟边经过,墟期为逢五、十日。该墟始建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以后,店铺逐步增加,至*时期发展到有住商70户(121人)、摊贩7户(10人),从而形成呈长条状的4条主要街道,店铺全为砖瓦木结构。*时期,该墟比较兴旺,是附近四乡的一个小墟集。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仍保持较好的墟市活动。1961年以后,因建立了龙胜公社,商业中心转移到龙胜圩,该墟逐渐衰落。1978年以后,市场开始复苏,新建部分钢筋水泥结构楼房。1983年恢复墟期,市场恢复兴旺,圩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除修建或装饰原有粮站、食品站、信用社、小五金店、小百货店、杂货店、茶楼、饮食店、小学等设施外,1985年由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建了华祖中学和由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加上上级拔款新建了卫生所,农民进墟经商又兴建了全是水泥钢筋结构的二三层楼房的农民街。1992年止,全墟店铺楼房共479幢,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全墟面积为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人。
人和墟
又叫仁和墟、白村墟,东南距龙胜墟10公里,取地利人和之意,故名人和墟。始建于*14年(1925年),初建有店铺20余间,*34年(1945年)毁于大火,1961年重建本墟。墟呈口字形,有百货店、食品店、卫生院、食用社等设施。逢公历四、七、十为墟期,为开平与新兴、鹤山等县交界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1980年以来,新建店铺20余间。三埠至新兴公路从墟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