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报效祖国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4 04:4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6:31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
从闻鸡起舞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只要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就会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6:31
首先这位少年是祖逖,也是闻鸡起舞典故中的主人公之一,祖逖在东晋因为在民间威望过高,而且手底下军队实力强悍,遭到当时东晋朝廷的猜疑和忌惮,派遣*来监督他,祖逖认为这是朝廷对自己爱国之心的辜负,后来祖逖听说朝廷内四处有人争权夺势,这使得矢志报国的祖逖十分忧愤,自知没有朝廷的支持北伐难成,所以忧愤而终。古人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倘若东晋朝廷能对祖逖多些信任,或许就有机会统一全国了。
祖逖年少是出生于幽州的名门贵族,但为人豁达,没有纨绔子弟的特性,志向远大。后来二十四岁时,被举孝廉正式入仕,期间他遇到过刘琨,两人情感相和,经常互相勉励,后来的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发生在这两人身上的。后来西晋被灭,祖逖带领族人南渡到东晋地区,在这里祖逖得到了司马睿的赏识,任命他为奋威将军,但是只是象征性地给了祖逖一些棉帛和粮饷(毕竟当时东晋也是很贫困的),然后让祖逖自己组建军队,祖逖由此算是正正踏上武官之路。
祖逖并没有因朝廷表面作态而灰心丧气,反而更加下定决心要北伐报国,甚至还立下誓言要为东晋一雪前耻。在此期间祖逖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很快他就组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并且在数年时间里为国家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6:32
保卫他人不让人民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