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3 04: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4:22
“您觉得什么是大寨文化?”
“大寨文化的核心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大寨人的精气神和传家宝。”
提起大寨,郭凤莲便满是激动与欣喜,除去这是其成长的地方之外,也是倾注自己半生心血的地方,甚至到现在依旧在为大寨的发展而进步着。
郭凤莲所在的大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成为了毛*大力赞扬的“大寨榜样”,周总理三次现身为大寨发展献计献策。
那么,这个大寨到底有何魔力?郭凤莲又为大寨的发展献出了哪些计策?又是为何郭凤莲被称为铁姑娘?现在的郭凤莲生活得如何?
1963年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是最困苦的一年,同样也是郭凤莲出现在大寨视野中的一年。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将大寨里建好的梯田全部冲毁,本就贫苦的大寨,加上天灾的横祸,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时任昔阳县委员的陈永贵 如何都不能放任天灾对百姓的侵袭,于是一边为重新恢复大寨的往日图景而奋斗,一边为绝望的村民打气。
条件的困苦让整个大寨陷入了阴郁之中,十六岁的郭凤莲看到大寨被摧毁的模样,很是不甘,思虑良久过后,决定为大寨做些什么。
这也便有了后来的铁姑娘的 名号。
十六岁的郭凤莲为了献出自己的力量,决定参与灾后恢复土地、重建家园的劳动,于是便参加了由第一任队长 赵素兰 等二十三个 女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 。
十六岁的郭凤莲充满了力气,别看只有不到九十斤的体重,挑起一百四十斤的扁担丝毫不带喘气的。
逢人就说郭凤莲这个孩子充满了力气,别看娇小,力气却是大得很!
在这支游击队的努力下,郭凤莲和村里二十三名女青年成为了村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干着和成年男性一样的劳苦活,只要村里生产建设任务一下达,这群女子便争着要上前,甚至告诉大家:“男人能做到的,咱们女人同样也可以。”
就在这样的信念坚持下,这支二十三名女子组成的突击队被村里人称呼为“铁姑娘战队”。
二十三个姑娘的热情并未被大寨的困苦所*,反倒是越挫越勇。
1963年5月21日,周总理来到大寨为大寨的生产建设献计献策时,为了能够在总理面前彰显最好的面貌。郭凤莲还专门向邻家的姑娘借来一件布衫。
姑娘们为了排解乏闷,还自编自演秧歌,编的词也都是很实在,比如“旱烟袋是锅对锅,干部群众一块坐,一块用毛巾伙着用,头上的汗水一样多......”
那时为了大寨的灾后重建,铁姑娘战队没少为大家带去欢乐。
而郭凤莲便是其中的领导者之一。
十六岁的郭凤莲便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进入到铁姑娘战队后更是为大寨的发展献计献力。
1964年郭凤莲便接过了铁姑娘突击队队长的名号 。
即使接过队长名号时只有17岁 ,但郭凤莲却是队里最大的孩子,最小的也才13岁 。
郭凤莲接任以来,带着“铁姑娘们”大冬天修地,刨冻土三尺以下都不见活土 ,一个个手被冻得裂了口,虎口被震得血淋淋也没有一句怨言。
“铁姑娘”们跟着老一辈人在工地吃着冰碴饭,起早贪黑地干活,即使穿着一身破衣烂衫,也丝毫不在意。
1964年也是毛*公开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 的时间,这个坐落在山西省内的小村庄开始闻名全国,由郭凤莲带领的铁姑娘队更是成了全国为之夸赞的对象。
大寨火了,全国各地的人都选择来到大寨进行学习,人人都知晓这里的生产队可是被*赞扬过的,都想来见见传说中的委员陈永贵,还有那个到处闻名的铁姑娘领头人郭凤莲。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郭凤莲也开始跟着陈永贵到处去学习,学习其他生产队的经验,到*进行学习。
郭凤莲的学识素养也在一步步提高着。
在陈永贵与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的生产建设开始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甚至有了大寨十年改造*的说法 。
自1964年到1974年这十年间,便有140多位国家领导人来到大寨进行视察工作,周总理来到大寨三次,甚至 总结出了大寨人民的精神----“*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则精神宣言依旧是大寨人如今的奋斗信条 。
除了国家领导人莅临之外,在全国范围内到大寨进行参观学习的各界人士,达到了960多万人次 ,大寨还接待过来自134个国家好地区的25478名外来宾客 。
十年的大寨辉煌让大寨子民很是受益。
而在这十年之间,郭凤莲也成了大寨的实际带头人。
党的十大之后,陈永贵当选为**局常委,为了让大寨更好地发展下去,陈永贵将郭凤莲叫了过去,并叮嘱郭凤莲务必要将大寨做大做强,接过任务的郭凤莲不负所托,带领大寨走向属于大寨的辉煌时刻。
1973年,郭凤莲正式担任大寨的大队党支部*。
大寨声名远扬,成了时代下的一面进步旗帜 。
然而一直觉得大寨走在改造前线的郭凤莲却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上,根本找不到大寨的名字。
而当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已经搞起了大包干。
以为大寨能够再次在郭凤莲的带领下成为农村改造典范的大寨村民,不料在1980年,郭凤莲被组织调离了大寨。
而此时的大寨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郭凤莲讲述当时的大寨处于停滞不前 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寨人的思想几乎是原地踏步的状态,从门庭若市,到门庭冷落,许多大寨人有些接受不了前后的反差。
1983年,大寨才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郭凤莲被组织调离走后,大寨连换了四任*,虽然也达到了人均七百块的收入,但和全国另外的村庄相比,大寨的差距仍旧是很大。
就这样,郭凤莲与大寨开始了十年相隔的生活,郭凤莲在改变,大寨亦在改变 。
一直心系大寨发展的郭凤莲决定回到大寨去,而这次回来再次改变了大寨的发展轨迹。
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重新回到了大寨,担任第六任村党支部*。
一开始的郭凤莲很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好,已经离开大寨十一年的郭凤莲虽心系大寨,但总归对于大寨的发展理念有些不上手,郭凤莲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再次站好大寨*这般岗。
一直以为大寨能够在十年*的光辉下继续发扬光大的郭凤莲却震惊了。
她从没想到大寨的发展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很脏,很乱。很差的大寨是我没有想到的。”
再次回到大寨的郭凤莲对于大寨的发展很是心痛,难以想象这是自己曾经灾后重建的大寨,也不敢相信这是曾经接待过国家一百多位领导人莅临并亲自大加赞扬的大寨。
仔细探究大寨过后的郭凤莲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决定要让大寨转型,要让大寨重新恢复到往日的图景。
走街串巷访问百姓便是郭凤莲迈出转型的第一步。
郭凤莲发现大多的村民失去了最开始的斗志,甚至开始怀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是对是错,开始不敢肯定起来,对于改革开放的*好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悲观情绪下的 失望大于希望。
大寨村民再次见到郭凤莲的第一眼不是喜出望外,而是抱头痛哭, 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到底在哪里。
郭凤莲明白,村民身上的思想包袱太重了,由此带来的不安定因素让村民不知道改变的方向。
除此之外,老百姓的收入集体经济上也落后得很,大寨从60年代进行灾后恢复之后便开始逐步搞起了机械化耕作,科学种田、兴修水利工程等一系列建设。
十年的光景下本该靠借这般先进水平大力发展的大寨,却是到处破旧的管道、灌溉设备也被人拉走,山上的树木被砍伐的严重,梯田也是年久失修,石坝被冲了也没人管,遍地都是杂草。
且明面上写着1991年,全村人均收入600多元将近700元,然而一清产核资后看家底,集体账户上基本没钱,还 欠下不少钱款 。
看到于此的郭凤莲心情很是沉重,她无法接受也不能接受曾经辉煌的大寨最后落得这般境地。
郭凤莲始终认为改变大寨村民的思想才是做好后续转型改革工作的根本 。
为此,郭凤莲开始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地走访,征求意见,并且多次召开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会等会议。
历时三个月,郭凤莲找到了大寨落后的根本原因所在。
干群沟通少了 ,大寨村民的思想必然是封闭守旧;村 领导班子严重老化 ,思想上因循守旧;民风也是每况愈下。
为了让大寨村民看一看外边村庄的进步发展,郭凤莲带着130多人到外地考察学习 ,她将家里全部的积蓄都拿出来做了路费。
1992年5月,时任*副总理的 * 来到大寨调研。
*对郭凤莲强调道:“凤莲同志,你不要看花了眼,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要从 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首先要把 农田搞好 ,有吃饭的本钱,在根据实际情况, 发展多种经营,搞加工业 。”
其实在*副总理*到大寨之前,郭凤莲便带着村民搞起了草编,上地板砖等等厂子的兴办,但都失败了。
但郭凤莲不愿意就这样放弃,既然这条路子不通,那就转换下一条。
1992年6月,郭凤莲受邀去到江苏考察,与江阴市南闸毛织印染厂达成了联合办厂的协议,大寨开始引进生产羊毛衫的成套设备。
1992年10月,大寨羊毛衫厂正式建成投产。
1993年大寨生产了 三万件 羊毛衫,随后便兴办了 大寨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
1994年,大寨中策水泥厂 正式投入建设,为了筹备到该项目的资金,郭凤莲四处奔走,为了见到中策投资老板,郭凤莲连夜去到北京见到中策投资的老板黄鸿年 ,见到郭凤莲如此的黄鸿年也很是感动于郭凤莲的精神,当即便决定要给大寨投资。
1996年,大寨 旅游 业 正式投入建设,依靠大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寨森林公园 正式问世。
在郭凤莲的努力下,不少商家看重了大寨的商标效应,开始纷纷在大寨进行建厂投资,如今的大寨已经形成了以 旅游 、煤炭、化工、建材、酿酒等农产品为主的多个支柱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2009年,郭凤莲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此时的郭凤莲已经六十二岁了 。
但其依然奋战在大寨的建设上。
2021年7月,74岁的大寨村党总*郭凤莲受邀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七十四岁的老人依旧是容光焕发。
2022年,如果再次来到大寨,你会发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对着大寨的发展出谋划策着,那个便是郭凤莲。
曾经有人问过郭凤莲,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后,留下什么最好?
郭凤莲表示, 她要留下根,是为老百姓扎扎实实办实事的根,而一条条路、一座座房、一颗颗树、一朵朵花便是根的基础 。”
大寨的*郭凤莲从十六岁的铁姑娘,到七十五岁带领大寨再创辉煌的智者,郭凤莲便是大寨的名片。
她是大寨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带领百姓走向荣华富贵的时代先锋。郭凤莲的一生奉献便是大寨精神的最佳体现。
向“铁姑娘”郭凤莲*致敬,向时代楷模郭凤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