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2 2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3:41
轻重缓急 这个成语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通常被解释为: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这种解释实际并不是很确切。轻重、缓急两个思考的侧面被分隔开来,但是古代的数理文化并非这种理解。 轻重缓解的二维思考 按照轻重缓急的方式进行的四种分类 基于线性逻辑思考,事情可以被这样简单分类为四种。 重、急,这种事情很容易理解,因为重要,所以要抓紧办理。通常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那么,重、缓这种事情如何理解?戒急用忍。(谨言慎行,出自《礼记·缁衣》,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周易的坤卦形容了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这个事情重要吗?重要!但是,急不来,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谓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语出《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宋 司马光《与王乐道书》:"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种事情,往往是更大的事情。这种事情,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大的坚持、耐心、毅力才能完成,这种大事情反倒要缓作。 轻、缓这种分类的事情很好理解,因为这符合线性的逻辑。既然事情并不是很重要,那么不急,有空了再说。不差一时半会儿。 而轻、急这种事情是指什么事情呢?古人讲「 ”知微见箸”(《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或者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这种事情很小,而且有些可能稍纵即逝,这种事情不是什么「 ”大事情”,往往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却要急作。 这才是轻重缓急的本意,理解起来并不象词语解释的那么简单。 轻重缓急的三维思考 古人在基于二维线性思考的基础上,又增加度的概念,一个适当的程度。例如《中庸》中的一些思想。 如果将个人修养产生的对事情的理解与上述的二维判断结构搭配,我们会得到一个三维的坐标系。分清轻重缓解的前提是我们要分清楚轻重、缓急的判断是否正确,随着我们对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判断的程度,在这个判断正确的前提基础上,事情被扩展为八种可能性。 三维的事情分类 也就是当我们引入另外一个与轻重、缓急不同的线性因素进来的时候,对事情的思考变得更复杂了一些。 这个程度的判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通常理解为简单的线性的表达,也就是基于二维的思路,对二维整体判断进行程度的划分。 但现实是,这个程度的判断并不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件事情重要到什么程度,急到什么程度,这实际是两个因素,也就是上述这种所谓的三维划分,实际是四个影响因素。 轻重缓急的四维、*思考 四个影响因素的这种坐标轴我们不能直观画出来,现代数学告诉我们:一种如四维时空,产生曲率影响;另外一种是四维超体,在三维的结果是动态的。也就是结果并不确定。 因此古人又提出来修身、修心、修德,厚德载物,这是在提高修养,提高判断事情的能力与准确程度。试图解决上述数理文化的问题。 而在古代,对于四个因素及四个以上影响因素的事情的结果,在数理文化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表达和判断结果。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罗贯中。这是对线性逻辑的一种反向思考。当一件复杂的事情的主要影响因素达到四个或者更多,结果是不确定的。现代数学的四维超体、*超体,描述了这种影响结果。 而当多个因素都是简单线性的,而且可以简单投影到二维,那么就形成所谓雷达图的结果。雷达图这种数理文化方法的结果判断会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结果是否可以简单地投影到二维这个前提数学条件是否成立!古人在*思考的时候,存在将*的分形因素无限利用的情况,出现的数学错误和雷达图的问题是一致的。 古代对于*的另外一种思考就是方外,而方外的思考就如现代的四维空间这种概念,实际是人文意义的偷换概念的结果。假设三维空间是有限的,而这个前提数学基础并不成立。因此方外之学在古代被视为玄学、迷信的部分。 而线性逻辑与非线性逻辑的问题,换成数学的表达,实际就是用决定论的方法描述混沌系统或者随机系统的问题。我们在表达一种因素的时候,这种因素本身是否是线性逻辑的呢?这实际是古代数理文化的基本问题。现代数学发现,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哪怕只有一个影响要素是非线性的,那么这个系统就可能是混沌系统。 古代对这种思考起到促进作用的是五行数理,而数学至今才解决三体问题(也就是对三维动态或者说四个影响因素的数学描述),对于五个因素的总体影响的结果,数学至今并拿不出切实依据。而这基于分形数学、混沌数学的思考,很可能是一个混沌的结果。 古代人,深入研究数理文化,因此容易陷入玄学、宗教,例如佛教的无常。实际也就是上述数学问题造成的。线性的逻辑并不能准确表达非线性的结果,而随机系统和混沌系统是数学性地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