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3 21: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8:43
在200千瓦级机载激光看来
当今战场上数量庞大、无处不在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各种巡飞弹是一个各军事大国都必须严肃面对的大问题。如果没有提前的应对预案和压制手段,那么现在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以及其他高端作战车辆的残骸,已经可以作为最直接的深刻教训。而这类“低小慢”目标甚至是大型防空雷达完全自动忽略的。因为空中低于150公里每小时的目标过去只有鸟群和滑翔伞在这个速度范围之内,正规的作战飞机是无论如何时速不能低于200公里每小时的。除了速度特殊之外,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另外的优势就是成本低而数量大,可以说在一个不大的战区范围内就可以同时释放数百甚至上千个,慢慢超低空飞行寻找目标。真正做到了像蜂群一样难以逐个对付。一般的车载伴随式防空导弹系统,最多有2到4个火力通道。
在200千瓦级机载激光看来,可防御无人机的激光车就是玩具
也就是最多可以同时对付4个目标,但是同时扑上来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可能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完全超过了传统的伴随式防空导弹系统和传统高炮群对付多目标的最大处理能力。而一旦有个别无人机渗透成功,则立即等于整个传统防空体系的当即防御失败。因此要在一个极其有限的防御空间和时间内对付数量惊人的低小慢目标,采用激光发射车迅速将其击落,明显是作战效率做高的模式。当今某大国已经有全球首创的专用反无人机的地面激光发射车辆对全球公开发售,具备在3到5公里的作战距离之外,快速击落几十个低小慢目标的能力,因为其发射的激光束可以在5公里的距离内瞬间击穿10毫米厚度的钢板,而同样威力的激光束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对不同目标发射几十个脉冲,因此具备同时接战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低小慢目标的能力,可以自动根据威胁的大小对目标进行排序并且迅速“开火”,进行快速的集群式击落。到这里可能有人说了,如果强悍的激光作战车辆公开在国际市场上兜售,那么岂不是完全泄露了激光类实战武器的大多数绝密技术?让其他大国的激光作战能力也会有一个快速的提升。实际上这个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必要的,因为既然敢把这类先进的激光作战车辆拿出去公开销售,肯定是提前考虑了技术外泄的问题。单纯从目前全球实战激光来分析,比较实用的激光武器类型,一般分为光纤激光、化学激励激光和板条激光三大类型。超级大国已经下马的机载战略激光就属于化学激励激光,整个系统全重超过100吨,已经被证明系统过于笨重,而且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也不够,而导致项目整体下马并被拆毁,而现在对外销售的车载反无人机激光,其实大多数都属于光纤激光,其最大发射功率还不到80千瓦,持续发射功率在20到50千瓦之间,用来近距离打击小目标尚可,但是如果想安装的飞机和舰船上当主力激光武器,那么其发射功率和作战距离都明显不够。真正可以在未来当主力激光武器的,其实是发射功率在150到1000千瓦以上的板条激光。200到300千瓦级的板条激光就可以当做激光炮,击落50公里之内的空中目标;而1000千瓦级和功率更大的激光,则属于战略激光,甚至可以直接击落在轨飞行的卫星和核弹头。虽然地面激光车瞬间50千瓦级的发射功率和激光炮最低标准150千瓦级的发射功率在表面上只差3倍。但是两者的实战意义完全不同。在专用武器级板条激光器看来,
在200千瓦级机载激光看来,可防御无人机的激光车就是玩具
车载光纤激光器其实就是刚刚入门的玩具级激光武器,距离发展到战术级激光器甚至战略级激光武器,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距离。而且光纤激光的技术发展已经接近最高天花板。因此完全不用担心对外销售会导致大规模技术泄密的情况。车载光纤激光和未来板条式激光器的发射储能方式也不同,前者多用飞轮储能,而后者必须用到重量大大减少的超级电容来储能,超级电容才是冠绝全球的核心技术。机载激光炮要求把全重压缩到1吨上下水平,也就是可以直接代替常规机炮安装在战斗机上,未来十年内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在全球只有一家,其他大国到目前还完全没有能力把200千瓦激光炮的全系统做到10吨级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