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0
(1)环境的负外部性 环境的负外部性,也称外部负效应或外部不经济,不仅包括生产中,而且包括在消费中。从生产来看,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征税的情况下,企业不负担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社会成本,这样会导致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破坏。从消费来看,一种消费品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消极作用,而产品价格中只包括了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成本,消费者没有未使用过程中的这种副作用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形成了消费中的负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会导致无效率的结果。 (2)庇古税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接受了外部性理论,他认为要使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需要*采取税收或者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 *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这种税又被称之为“庇古税”。 (3)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污染者的环境责任问题,即环境外部成本该由谁来负担。污染者付费,就是由污染者承担因其污染所引起的损失,即污染费用。这种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OECD委员会在1972年将“污染者付费原则”作为欧洲污染预防与控制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原则(ECTreaty,ArtiCLe174),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被一些国家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4)公*品理论 环境是一种有非竞争性(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和非排他性(不能把其他受益者排除在外)的公*品。需要*负责提供,*提供公*品的资金来自征税。 (5)双重红利理论 随着环境税收理论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DavidW.Pearce(1991)首先提出了碳税的“双重红利”理论,认为碳税收入可以被用来减少现有税收的税率,如所得税或资本税的福利成本。具体解释为,第一种红利是:实施环境税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第二种红利是:将环境税带来的收入增加部分用以降低其他税率,可以带来就业增加、投资增加或者使得经济更有效率。